第1273章 口若悬河(第3页)

 而既然不牵扯到物理法则还有数学客观现实之类的……那么大多是的情况下,都是能够讲价和妥协的,毕竟将跟这些东西有关的全都排除,那平常的唠嗑内容也就剩下了一些抽象概念的文学或者是历史之类,在通俗一些的话那就是吹牛了。

 小时候老师在批评学生最经常说的话,是什么来着?

 你浪费了全班时间一分钟就相当于浪费了四十多分钟,相当于浪费了大家一节课的时间来批判你。

 当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老师就算是批判一般来说也不会选择说些过分难听的话,并且作为被批判的学生当时的年纪都还很小,并且对老师有着一种近乎天生的敬畏和恐惧感,基本上是不会组织起什么反驳的语言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实际上,如果是以成年人的角度思考和反驳的话,当场就能以仕个人囸你老母,一个月你就可以出生了。

 虽然话很糙,但却是一种用魔法打败魔法的一种办法。

 并且大部分懂技术的人都是懂得物理法则,并且他们大部分情况下都还是懂得如何简单的利用物理法则的。

 但负责搞管理的人可就不见得能懂得物理法则了,甚至他们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体现自己的指挥能力,这类人最常挂在自己嘴边的话,就是让下属发挥一下主管能动性,压缩一下时间控制一下成本,好像发挥一下主管能动性就好像一切问题全都可以解决。

 这类离谱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让用上限八吨的吊车去吊十吨重量的货物这种钢材物理定律和强度的问题况且不是让人最为抓狂的毕竟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大部分人的认知当中,八吨和十吨彼此之间好像却没有多大差距,如果能让重量稍微平分一些的话,两台吊车或许也能挑战一下。

 但接下来的才更为感到抽象,让放射科的医生缩减一下B超的检查时间从十五分钟减少到五分钟左右,这种安排和命令实在是让人能气笑的,毕竟B超开机运转完成一次流程扫描的话,是无法被压缩时间的。

 以上内容足够抽象了吧,请看接下来的内容。

 一次性成功的概率是百分之七十的话,那么连续三次的成功率就差不多应该是百分之二百零一。

 这种堪称抽象到机制的话,可不是什么普通人说出来的。

 空调风口发出垂死般的呜咽,吹得他袖口冰凉,像有人把刀片贴在皮肤上,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食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咚咚咚”的节奏跟心跳同步,脑海里不断闪回那些无效沟通的画面:会议室里,有人把ppt翻到第2页就卡壳,嘴里只剩下“我觉得”“可能吧”这类模糊不清、毫无根据的话语;也有人把厚厚一摞数据甩过去,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却被一句“样本量不足”当场打回,脸上满是尴尬与沮丧。

 每一次这样的无效沟通,都像齿轮空转,火花四溅,却只磨出焦糊味,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可能因为错误的决策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至于为啥这些能力强的人看起来总爱搞一言堂,容不得别人随便质疑?

 朱赫夫捻着手指在桌面轻轻敲着,指节撞击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心里跟明镜似的。

 质疑和反驳从来都不是靠嘴皮子耍功夫,得拿出实打实的真东西。

 尤其是在有能力的人永远是少数派的现实里,总不能凭着几句空泛的议论、随口的猜测,就让人家停下手里的要紧事,陪着你磨嘴皮耗时间。

 你得先掏出能稳稳支撑自己结论的真凭实据,清清楚楚证明你的想法完全符合眼下的实际条件,最好还能拿出一套比现有的更靠谱、更高效的办法,或者在某个关键环节上确实有能改进的门道。

 不然凭什么让人家放下手头火烧眉毛的正事,来相信你那些飘在半空没落地的空谈?

 朱赫夫想起自己熬夜精心撰写的推演报告,那里面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结论都经过反复推敲与验证。

 可却被红笔圈出“变量缺失”,那一刻,屏幕的蓝光刺得他眼睛发酸,满心的无奈与沮丧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原来所谓傲慢,是高能者对低效的生理性厌恶,他们无法忍受那些毫无价值、浪费时间的无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