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1114章 大理内附为云南(第2页)

 

最重要的是,段氏享有大理国变为云南行省之后,每年赋税收入一定比例的分红权,当然这个分配权是有时限的。

 

王伦通过优待段正严与高量成,让大理国内部的贵族世家、诸部蛮首领们总算是放下心来,只要朝廷不搞鸟尽弓藏、秋后算账那一套,能平安渡过这一段权力交接期,那么一切好说。

 

负责南下梳理云南行省事务的,是王伦特意点名的李若水,大理国的问题,是段氏、高氏轮流称王带来的内部刑罚不明,就如同汉末三国时期的蜀地刘璋一样,所以朝廷需要一个有手腕的大臣前往坐镇。

 

李若水为官清廉严明,有他去云南,王伦也放心。

 

随同李若水南下的,是朝廷抽调的翰林院、国子监、京师大学堂、山东河北河南三行省省立大学堂的一批师生们。

 

这批师生属于社科性人才,王伦需要他们继续巩固大理国原有的儒学传统和佛教信仰,彻底完成中原式的改造。

 

所以李若水携带的朝廷诏令中,新的云南行省首先要梳理内部赋税,将会效仿其他行省,减免、合并诸多杂税,首先减轻民间的负担。

 

由于大理国长久独立于中原之外,朝廷存在一些声音,认为云南之地是可有可无的,朝廷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治理,难免得不偿失。

 

但王伦从来不这么看,云南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此前前宋只有一个广南西路能够影响到东南亚,如今云南行省内附,中原对东南亚的影响面就此翻倍式地 提升。

 

旁的不说,诸葛亮时代就用心经营的南中古道,可是直接将蜀地与东南连通了起来,有了云南,中原就多了一条至关重要的、能够影响到后世泰国、缅甸甚至印度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李若水参加了数次内阁会议,他已经清楚自己到了云南该怎么做了,首先是疏通商道,打通云南与四川、黔中、广西的贸易,这样一来,三十六部蛮就可以安抚稳定下来。

 

三十六部蛮一旦稳定,其余事务就好处理了,云南行省的特产也在消除了大理国与中原的贸易壁垒后,能够更加通畅地运送到天下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