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尽收太平之兵!(第3页)

“那田埂上插的是啥?红的绿的跟花衣裳似的!”

朱棣眯眼望去,只见成片的粟米地里,每隔十步就立着根一人高的木杆,杆顶挂着五彩布条,风一吹哗啦啦作响。

“这是‘界标’,孟总帅定下的规矩,哪块地种粟米、哪块种大豆,都得按标划分。”

“布条颜色是记年份的,红布是今年新垦的,绿布是去年的老田。”

引路的蓐收见他们诧异,笑着解释。

“乖乖!”

“咱大玄那边种粮,能把种子撒匀就不错了,哪还讲究这些?”

常跟粮草打交道的厉羊倒吸一口凉气。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田边的水渠,那水渠宽丈余,渠水清澈见底,岸边用青石垒砌得整整齐齐,每隔三里就有座木制水闸,几个头戴黄巾的农妇正摇着辘轳灌溉。

蓐收说这是“均水法”,源自《氾胜之书》里的灌田之术,孟章打下乾州后,特意从皇城里请了工部的匠人来改造水利,如今潞州的粮田亩产,比大玄高出足足三成。

“这潞州的日子,过得比咱大玄的州府还滋润。”

“去年咱在白州征粮,见着最多的就是啃观音土的流民,哪见过这般景象?”

朱厌咂咂嘴,他那柄沉重的天倾白首棍在马背上一晃一晃。

“这哪是打仗的地界?”

朱厌挠了挠后脑勺,甲片碰撞得叮当响,他出身卫所,见惯了刀耕火种的贫瘠,此刻看着田埂上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喉咙忍不住动了动。

“朱将军有所不知,孟帅打下乾州后,光是从皇仓里运回来的粮食就够潞州吃三年。”

“去年秋收又赶上风调雨顺,百姓家里有余粮,自然能换上棉布衣裳。”

引路的蓐收闻言笑了笑,勒马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