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杀青也不是结束

 第198章 杀青也不是结束

 “好的,导演,我这就去调整!”

 被提点的灯光师看着素材画面中的光替和监视器中的于波,仔细对比了一下两者脸上的亮度深浅,也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点了点头,立刻就跑到工位上去调整灯光的亮度。

 而王皓看着远去的灯光师,对于这种在拍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并未太过生气。

 电影的布光,本身就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

 在布光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用测光表测光亮,还需要测光的色温,考虑光照的角度,光源的类型。

 特别是绿幕拍摄的布光,因为需要添加后期特效的原因,就更麻烦了。

 还得特意模拟自然环境为演员打光,要让打在演员身上的光和将来替换的背景相吻合,确保光的方向和亮度一致,否则镜头切换间就会有明显的违和感。

 就比如说王皓刚刚拍的这一段,于波站在车门口的时候,时间是在上午,主光源是在右上方,亮度应该和九、十点钟的太阳一样。

 而如果后期处理把绿幕抠掉,换上自然背景,结果变成了位于左边的夕阳,那就穿帮了。

 因此绿幕拍摄之前的布光,必须考虑背景情况,确定光源位置,然后模拟光源进行布光。

 只有光源的各项参数准确了,才能拍出好的画面来。

 而且他们如今也是首次尝试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从好莱坞那边采购的软件系统,对于“预拍摄”的技术使用的还不纯熟。

 如果说好莱坞那边“封装成盒”的镜头拍摄方案能达到90%以上的高还原度的话,那么他们如今的镜头拍摄方案可还原度,只怕才刚刚达到60%的及格线。

 这一方面是技术的差距,另一方面也是经验的不足。

 所以布光出现问题,王皓也并不意外。

 反正他当初让人编写项目策划书的时候,特意提高了特效的报价,考虑到的就是试错成本的问题。

 如今这部电影就是用来让下面的幕后团队练手的,让他们多多适应这种连好莱坞都在采用的新型制作方式。

 投资人的钱嘛,不花白不花,能够培养出一个数量且技术高超的团队,就不会亏。

 总好过把这些钱花在明星身上吧,给他们再多的片酬有什么用,能促进华夏影视行业的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