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杀青也不是结束(第2页)
而且王皓手下还有星斗文化,与上京电影学院也是合作关系。
在这种练手的过程中,幕后团队的成员们总结出来了经验,也能编撰成培训资料,再教给其他人。
不亏!不亏!
因此即便拍摄过程中出现问题,王皓也一反常态,并未化身成片场暴君,反而是主动和那些幕后工作者们一起讨论,总结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例如此刻他在灯光师布光的同时,就扭头对着一旁的助理导演吩咐道:
“这件事情记一下,预拍摄的灯光设计在真实拍摄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需要人工调整,这点需要解决。
可以在电影拍摄完成后,尝试着通过实验,建立起一个相关的灯光数据库,将不同光源的效果信息都录入进去,这样以后拍摄电影时,也能用得上。”
助理导演闻言点点头,记在了工作本上。
而像这样发现问题,记录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在《源代码》的剧组里还有很多。
或许这些问题中有很多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王皓依旧鼓励那样工作人员勇敢大胆地提出来,并且督促管理团队出台解决办法,并且进行改正。
在这种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过程中,《源代码》的制作团队也在逐渐将那些从好莱坞引进的新软件、新技术“嚼碎了”、“咽下去”、“消化掉”。
如此这般,整个剧组就这样跌跌撞撞、摸摸索索的前行着,并且越走越顺,越走越快。
“咔!于波,注意表情!”“咔!宋慧侨,这里收着一点!”
“咔!于波,电影和电视不同,把你身上的电视味收一收,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了,自然一点!”
“咔!道具!”
“咔!灯光!”
“好,过!”
“过!”
……
时间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一天天过去,《源代码》的剧组也在渡过了磨合期后,运转得越来越顺畅,拍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特别是王皓他们此次拍摄《源代码》,现场用的还是最新式的red one数字摄影机,拍摄的同时,现场就能直观地看到效果如何,这就大大提高了制片效率。
所以两个月之后,到了2007年的四月底,《源代码》剧组就拍完了摄影棚中和那几列列车有关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