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三角烙印(第3页)
“这个账户户主叫李建国,清河县石岗村人。”季洁调出户籍信息,屏幕上出现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照片,“但半年前就去世了,账户早就该注销了。”
“障眼法。”杨震指尖点在转账记录上,“老刀够谨慎的。”
这时,丁箭抱着一摞卷宗冲了进来,眼睛里布满血丝:“杨哥,季姐,查到老刀的踪迹了!城西废弃农药厂的监控虽然坏了,但附近路口的治安摄像头拍到过一个可疑男子,身高、体型都符合王二麻子的描述,左手虎口确实有疤,上个月十五号晚上十点,他在农药厂门口徘徊了足足半小时。”
“上个月十五号?”杨震猛地抬头,“正好是郭铭被发现死亡的前一周。”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上面画了个大大的三角形,然后在三个角分别写下:郭铭、老刀、氰化物。“郭铭偷了氰化物卖给老刀,老刀用这笔\"货\"做了\"大生意\",可能是毒杀,也可能是勒索。郭铭知道得太多,被老刀灭口,仓库里的三角形,是老刀留下的\"收尾\"标记。”
“那去年的盗窃案呢?”韩丽追问,“王二麻子说老刀教他留标记,难道老刀一开始是靠盗窃起家的?”
“不一定。”季洁指着白板上的三角形,“说不定这标记根本不是盗窃圈的,而是老刀自己的\"签名\"。他教王二麻子用,可能只是想找个替罪羊,或者……是在测试这个标记的\"辨识度\"。”
窗外的天色泛起鱼肚白时,技术刘传来新消息:郭铭租住的出租屋里,发现了一张揉成团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个地址——城郊红卫路38号,旁边还有个潦草的三角形。
“红卫路38号,是个废弃的化肥仓库。”杨震抓起外套,“备车,现在就去。”
当警车停在红卫路38号门口时,晨光正穿过仓库的破窗,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仓库铁门内侧,一个新鲜的三角形刻痕赫然在目,和之前两处如出一辙。而在仓库深处,一个被布盖住的铁桶里,技术人员找到了半桶白色粉末。
“初步检测是氰化钾,含量和宏业化工丢失的批次一致。”技术刘戴着防毒面具,声音隔着面罩显得有些模糊,“铁桶内侧有擦拭痕迹,但还能提取到指纹。”
杨震站在刻痕前,指尖轻轻拂过冰冷的金属表面。这枚三角形,像一个幽灵般的烙印,出现在盗窃现场、凶案现场、藏毒现场,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他们的追查。
“指纹比对结果出来了!”李少成拿着报告跑过来,脸色凝重,“铁桶上的指纹,和老刀在农药厂门口留下的模糊指纹部分重合。另外,我们查到李建国的账户注销前,最后一笔钱转到了本市的一个二手车行,买了辆黑色的捷达,车主登记信息是假的,但车行监控拍到买车的人,左手虎口有刀疤!”
案情分析会上,杨震将所有线索钉在白板上,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老刀的作案链条已经清晰:利用郭铭偷出氰化物,进行非法交易,为了灭口毒杀郭铭,将剩余的氰化物藏在红卫路仓库。现在的关键是,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这笔氰化物要卖给谁?”
“我们在红卫路仓库的墙角,发现了这个。”季洁调出一张照片,画面上是用粉笔写的日期——10月15日。“今天是10月12日,还有三天。”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紧绷起来。10月15日,很可能是老刀进行下一笔交易的日子。
接下来的三天,全市警方都投入到了紧张的排查中。黑色捷达的踪迹在城郊的监控里出现过两次,最终消失在城东的老旧居民区。老刀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再也找不到踪迹。
10月15日凌晨,城东派出所接到报警,说荣华里小区的一间地下室传出刺鼻的杏仁味。当杨震和季洁赶到时,警戒线已经围了起来,技术人员正从地下室抬出一具盖着白布的尸体。
地下室的铁门内侧,一个新鲜的三角形刻痕在手电筒的光线下泛着冷光。
“死者是小区的保安队长,赵靖宇。”辖区民警递过资料,“半年前因为赌博欠了高利贷,有人反映他最近和一个陌生男子来往密切。”
技术科的检测结果很快出来:赵靖宇死于氰化物中毒,死亡时间在昨晚十点左右。而在他的手机里,恢复出一条删除的短信,发送时间是三天前,内容只有一个三角形和\"15日荣华里地下室\"。
“交易地点暴露,老刀杀了买家灭口。”杨震望着那枚刻痕,眉头拧成了疙瘩,“他在升级作案,从毒杀知情人到杀害交易对象,越来越疯狂了。”
就在这时,季洁的手机响了,是技术刘打来的:“季姐,我们在赵靖宇的指甲缝里提取到了微量皮肤组织,比对到了一个前科人员——罗洋,外号\"刀疤\",左手虎口有刀疤,十年前因为非法买卖管制刀具被判刑,出狱后一直无业,声音因为喉癌手术变得沙哑!”
屏幕上弹出罗洋的照片,四十多岁,个子不高,嘴角带着一丝阴鸷的笑。杨震盯着照片上男人左手的刀疤,猛地一拍桌子:“就是他!老刀!查他的落脚点,全市布控!”
三个小时后,警方在城郊的一个废弃养鸡场抓获了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