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待天时

话说那黄卷天书夜降宣德门,字字如血,斥牝鸡司晨,言帽妖乃戾气之征,直指三皇子李泽乃天命所归,命其靖妖氛、清君侧。

翌日,长安城便似滚油泼了冷水,炸开了锅。流言蜚语,如野草疯长,顷刻间便塞满了九街十二衢。

宣德门前,更是热闹非凡。数十名太学书生,青衿素袍,聚在一处,个个面皮涨红,脖颈青筋暴起。一手攥着誊抄的黄卷,墨迹淋漓,另一手高举着要求释放丁凛大人的联名上书,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天降神谕!妖氛蔽日!牝鸡司晨,国将不国!”

“丁青天蒙冤!请释忠良!”

“请魏王殿下出山,肃清寰宇,还我朗朗乾坤!”

……

那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在巍峨宫墙间撞击回荡,显出几分悲壮,又透着些色厉内荏。

宣德门朱漆铜钉,紧闭森严。门楼两侧,金吾卫甲士林立,铁甲映着昏黄日头,寒光凛冽,手中长戟如林,纹丝不动。任凭下面书生如何鼓噪喧哗,那宫门如同铁铸,纹丝不开,亦无只言片语传出。

众书生喊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额角汗珠滚落,浸湿了鬓角。奈何宫门深似海,全无回应。

人群中渐渐起了骚动,窃窃私语声盖过了口号。

“这般闹法,怕是无用……”

“可不是?前几月,镇南侯那一刀……”

“噤声!提那个煞星作甚!”

“魏王!去找魏王殿下!”忽地,一个尖利的声音压过嘈杂,“天书所指,正是魏王!我等去魏王府,请魏王殿下为民请命,主持大局!”

此言一出,如火星溅入干柴。

众人仿佛寻着了主心骨,立时响应:

“对!去找魏王!”

“请魏王殿下承天命,清君侧!”

“走!”

人群呼啦啦转了方向,簇拥着,互相壮着胆,浩浩荡荡便往魏王府涌去。

不多时,魏王府前已是人头攒动。府邸高墙深院,乌漆大门紧闭,门前一对石狮沉默睥睨,更添几分肃杀压抑。

书生们围在门前,七嘴八舌,又将宣德门前的口号喊将起来,声浪更高了几分。

更有激愤者,上前一步,对着紧闭的大门深深一揖,朗声道:

“殿下!如今女主临朝,牝鸡司晨,悖逆伦常!帽妖横行,搅得长安城人心惶惶,夜不能寐!此乃上天示警!

昨夜宣德门天降黄卷,字字珠玑,言明天命在殿下!殿下乃先帝骨血,皇室贵胄,值此危难之际,岂可独善其身?

万望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以黎民百姓为念,挺身而出,肃清奸佞,靖平妖氛!救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啊!”

言罢,竟有哽咽之声。

此言一出,群情更炽。

又一人抢步上前,痛心疾首:

“殿下!丁凛丁大人,忠肝义胆,直言敢谏,竟因反对祥瑞虚耗民力,便被构陷下狱!此等忠良蒙冤,寒尽天下士子之心!长公主所为,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殿下仁德之名播于四海,岂能坐视忠良受难,奸佞横行?请殿下为丁大人主持公道,为天下士林张目!”

众人纷纷附和,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将李泽架在了“天命所归”、“众望所归”的火炉之上。

喧闹声浪中,那沉重的府门,“吱呀”一声,缓缓向内开启一条缝隙。

门外喧嚣立时一窒,千百道目光齐刷刷投向门内。

只见李泽身着半旧的天青色常服,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倦怠与忧色,缓缓步出。他身后只跟着两个垂手肃立的老仆,并无半分煊赫排场。

他立于阶上,目光缓缓扫过门前黑压压的人群,那眼神复杂,有悲悯,有无奈,亦有深藏的疲惫。

李泽停顿片刻,抬手向下压了压。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屏息凝神,只待这位“贤王”开口。

“诸君……”李泽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沉沉的叹息,“诸君拳拳之心,忧国忧民,泽感同身受。”他顿了顿,目光掠过众人手中紧握的黄卷和上书,眉头锁得更紧。

“长安帽妖为祸,人心惶惶,泽亦寝食难安。丁大人乃国之柱石,身陷囹圄,泽心中之痛,何尝少于诸君?”他语气诚恳,透着深深的无力,“然则,诸君也知,泽虽忝为皇子,然素来清静自守,不问朝堂纷争久矣。手中无权无柄,人微言轻。此等军国大事,关乎神器社稷,泽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李泽微微摇头,脸上露出苦涩:“长姐监国理政,自有法度。泽身为臣弟,岂敢妄议?更遑论……清君侧……”

他刻意加重了最后三字,随即又长叹一声,“天象之言,玄之又玄,岂可为凭?诸君切莫为流言所惑,徒增烦扰,反陷自身于险地。”

李泽目光恳切地望着众人:“诸君皆是国子俊才,社稷未来栋梁。与其在此空耗意气,不如……不如去寻真正能主事之人陈情。

梁王德高望重,手握重兵,执掌中枢,深孚众望。若有他老人家出面斡旋,或可解此困局?泽在此,诸君请以大局为重,莫要再围堵王府,各自珍重吧。”

言毕,李泽对着人群,深深一揖到底,姿态谦卑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