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慕容耀武吐鲁番

七月的风裹挟着戈壁的燥热,掠过兰新铁路的钢轨时,慕容耀武正望着窗外急速倒退的胡杨林。作为一名痴迷西域史的摄影师,他筹备三年的吐鲁番之行,终于在这个盛夏启程。此行的目的很简单:用镜头捕捉火焰山下的人文肌理,更想在葡萄架下,寻找爷爷日记里记载的“坎儿井边的老桑葚树”。嗯

 

抵达吐鲁番站时,午后的阳光像熔化的金箔,砸在滚烫的柏油路上。慕容耀武背着二十斤重的摄影包,刚走出车站就被一股干燥的热浪包裹,连呼吸都带着沙砾的粗糙感。他没急着去市区,而是按照提前查好的路线,打车直奔城郊的坎儿井民俗园——那里藏着吐鲁番人生生不息的密码。

 

民俗园里,年过七旬的艾力老人正蹲在坎儿井出水口旁,用葫芦瓢舀起清冽的井水。慕容耀武举起相机,快门声惊动了老人。“年轻人,要拍坎儿井?得拍它的‘心脏’才行。”艾力老人操着略带口音的普通话,笑着招手。跟着老人沿着狭窄的暗道往里走,潮湿的凉意瞬间驱散了暑气,墙壁上渗出的水珠顺着土坯纹路蜿蜒,像大地的毛细血管。老人指着头顶交错的木支架:“这是千年的‘筋骨’,没有这些红柳木撑着,沙子早把井填了。”慕容耀武的镜头对准暗处的木痕,那些被岁月磨得发亮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古人如何在戈壁深处,用双手凿出纵横千里的水网。

 

离开民俗园时,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慕容耀武沿着田埂散步,路边的葡萄架已经挂满青绿色的果实,几位维吾尔族妇女坐在树下绣花帽,银线在布面上闪着光。他试着用刚学的维吾尔语打招呼,妇女们立刻笑着回应,还递来一串晒干的葡萄干,甜得像蜜。“爷爷说,吐鲁番的甜,藏在水和阳光里。”慕容耀武嚼着葡萄干,想起爷爷日记里的话,突然觉得这趟旅程有了不一样的重量——他要找的不只是一棵树,更是爷爷当年在这里感受到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