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春秋:乡村史诗穆新格
第287章 慕容耀武吐鲁番(第2页)
第二天清晨,慕容耀武特意起了大早,去赶吐鲁番最热闹的巴扎。刚走进市场,浓郁的香气就扑面而来:烤包子的孜然香、手抓饭的羊肉香、新鲜瓜果的清甜,混在一起勾着人的食欲。他挤在人群里,镜头对准那些鲜活的面孔:卖哈密瓜的大叔切开一个瓜,金黄的果肉透着汁水,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弹着都塔尔的艺人闭着眼吟唱,琴弦上的节奏跟着人流晃动;穿花裙子的小姑娘举着糖葫芦,在摊位间穿梭,笑声像风铃般清脆。
在一个卖土陶的摊位前,慕容耀武停下了脚步。摊主是个叫阿依古丽的姑娘,正专注地给陶罐上釉,指尖的青蓝色颜料顺着陶罐的弧度流淌,像极了坎儿井的水纹。“这是爷爷传下来的手艺,用的是火焰山的红土。”阿依古丽抬头看见他的相机,大方地笑着说,“要拍就拍仔细点,让更多人看看我们吐鲁番的土陶。”慕容耀武蹲下身,从不同角度捕捉她制陶的瞬间,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洒在陶罐上,红土与蓝釉在光影里交织,仿佛把吐鲁番的山水都融进了这方寸陶器中。
午后,慕容耀武按照爷爷日记里的线索,去了葡萄沟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村子不大,家家户户门口都种着葡萄树,绿荫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他沿着石板路慢慢走,打听“坎儿井边的老桑葚树”,一位白发老人听完,指着村尾的方向说:“那棵树有两百年了,就在坎儿井的总闸口旁,以前我们小时候,都在树下捡桑葚吃。”
跟着老人的指引,慕容耀武终于在村尾看到了那棵桑葚树。它比想象中更粗壮,树干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枝桠像撑开的巨伞,覆盖了大半个坎儿井井口。树下的石凳上,几个孩子正围着一位老奶奶听故事,桑葚落在地上,铺成一层紫黑色的“地毯”。他站在不远处,举起相机,镜头里的画面突然和爷爷日记里的描述重合:“桑葚树的影子投在井水里,风一吹,水面就飘着紫色的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