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大婚之灯会(第2页)

 

虽然旱灾还在肆虐,百姓们还要靠粗粮掺着鱼粉度日,但青壮男女能进工厂做工,能到建筑工地上干活,再不济,只要舍得离开家,到铁路工地上去,就有干不完的活,挣钱的机会多的是。

 

就算缠足的妇人们,也能到工部的被服厂,领一些针线活回家做,一妇人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一大家子,如果有两三个妇人领活计,就能供上日常吃穿,男人们挣的钱,全都存进了中央银行,留着办大事。

 

家里有余粮,银行里有存款,口袋里有零花钱,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虽然不认识字,也要凑到彩灯前,听听谜面,猜猜谜底。

 

滞留在归化城里,等着恭贺天子大婚的蒙古王公们,被特许进京观看灯会,已经入京的朝鲜、琉球、暹罗和南洋诸岛上的酋长们,也获准上街观灯,这些人哪里见过如此盛世美景啊,一个个呆愣在街道上,根本走不动路,恨不得浑身都长出眼睛来才好。

 

引得陪同的鸿胪寺官员,和保护他们的五城兵马司兵丁,暗暗叫苦:这情形,不得看到天亮?

 

紫禁城今夜灯火辉煌,各个宫殿的廊下,都挂上了宫灯,点着鲸鱼油脂制成的蜡烛,映照得威严的紫禁城如同天上宫阙,宫女太监们却无心赏灯,如临大敌般地值守在各盏灯笼之下,宫殿广场上的鎏金铁质水缸里,全都装上了满满的清水,以防走水。

 

 

午门城楼上更是热闹非凡,京中勋贵,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受邀携家人与皇家一起赏灯,受到特殊邀请的,还有几家豪商:刘鸣谦夫妇、钱陞父女、亢二公子一家三口,还有几家头部豪商。

 

午门城楼上,搭起了铁架子,挂着各式各样精美的彩灯,灯廊蜿蜒如龙。

 

苏杭匠人巧手扎制的“百花献瑞”、“八仙过海”栩栩如生,更有透明玻璃制作的“走马灯”,旋转间演绎着“太后携天子登城御敌”、“少年天子灭后金”、“远洋捕捞队满载而归”、“京海铁路通车”、“蒙古诸部内附”等本朝大事,引得贵宾们赞赏不已,既赞赏彩灯制作的巧夺天工,又赞叹太后的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