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亲政之老臣去留(第2页)


 乾清宫的侧殿虽然撒了,太后却成了天子最强有力的顾问,至于后宫不得干政什么的,在太后这里根本行不通,裕安太后要是不干政,大明哪有今日的成京?


 列表传到三辅袁可立手上,只听天子又说:“今日召三位师傅来,就是复盘一下,朕的批示是否合理?是否可执行?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咱们还如太后秉政时期一样,当场修订,省得文件传来传去,因沟通不畅引起误解。”


 孙承宗首先道:“陛下考虑的是,以大明目前的形势,一切要以维持地方稳定为要,臣刚才看的陛下的批示,只有一人有疑问。”


 “孙师傅请讲。”


 孙承宗说:“右都御史,工部侍郎张九德,既在中央朝廷任职,又符合致仕条件,陛下为何还温言挽留?”


 右都御史正二品是虚衔,工部侍郎是正三品实任,意思是,张九德以正二品官员的品级,任了一个正三品的实职,这在大明官职体系中常见,就相当于后世一个处级的县委书记,实际任职一个科级的乡政党委书记一样。


 表格从袁可立手上,又传回给平安,他用手敲了敲张九德的名字:“张九德在宁夏和河南两次治河,有治河修堤的经验,正在勘探中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还需要他坐镇。”


 三位阁臣明白了,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端看你对朝廷是否有用,庸?之人,三四十岁也准你致仕,有用之人,七老八十也要留下你……


 这才是皇帝的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三位阁臣又补充了一些材料,让天子对这十几位臣子的了解,更深入一些,而平安,也因为三人提供的材料,对前面的批注做了一些修改。


 会议结束,平安看了看修改得乱纷纷的表格,转手交给怀恩:“让中书舍人重新誊抄一遍,再送去司礼监用印。”


 此事完成,孙承宗起身,郑重地向平安拱了拱手:“陛下,老臣等有话要禀……”


 平安道:“孙师傅有话请讲。”


 孙承宗指了指其他两人道:“老臣今年七十有六,袁阁老七十有七,韩阁老七十有三,匀已年纪老迈,当初念陛下年幼,太后初秉国政,为报神宗、光宗、熹宗三朝先帝的知遇之恩,臣等奉召回朝,辅佐太后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