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亲政之内阁

平安说:“儿臣知道不能逮住一只羊薅羊毛,但三位师傅也忒急了一些……”


 张蔷亲自执壶,给自己和平安倒了一杯茶,端起来缓缓饮了一口,才道:“平安,要避免人亡政息,你要的是完善的制度,而不是执行制度的人。”


 说完就不再言语,转头望向院子,一株迎春花从假山顶上垂下无数细小的枝条,翠绿的枝条上绽开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春天就要来了。


 “完善的制度?”平安执起茶壶,为张蔷加了点茶水,“内阁不是早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了么?”


 张蔷伸手在桌子上点了点,谢过皇帝儿子给自己斟茶,然后才说:“太祖皇帝废中书令和宰相,将权力分于六部,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


 成祖为了处理政务,组建了一个秘书机构,因在午门内的文渊阁办公,称为内阁,后来阁臣加殿阁学士衔,说明阁臣既是皇帝的顾问,又是皇帝的秘书,此时的内阁,还不是权力机构。


 因为阁臣离皇帝近,在文官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很快就占了上风,到永乐中期,内阁开始兼管六部尚书,发展到今天,内阁已经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平安反驳说:“母后,儿臣看你的决策,多问顾问小组成员意见,少问内阁三人?”


 “所以,”张蔷在茶几上笃笃笃地敲重点,“为何要做出这样的改变?因为内阁制度已经僵化,阁臣成为各个政治集团的代表,皇帝若只听阁臣的意见,就会被他们身后的文官集团左右,做出不当的判断,严重时将祸及江山社稷……


 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只听身边人的意见是不行的,他们在提交意见之前,早就在私下里做好了交易和妥协,无论是文官集团的内阁,还是宦官集团的司礼监,都会为了集团的利益,左右皇帝的决定。


 你太爷爷被文官集团逼得三十年不上朝,死后还得了个‘神宗’的庙号,真是讽刺!你爷爷还得了个‘光宗’的庙号呢,你父皇,被宦官集团左右……母后正是得了这些教训,才悟出一个道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以,要成立一个顾问小组,将决策机构的人员,扩大到六部尚书和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