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讨论过年(第2页)
西大街的布庄前支起了临时摊位,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棉线,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几个妇人正围在摊位前,仔细地挑选着新式的棉线。
“这线比往年的韧多啦!”老板娘热情地介绍着,她一边说着,一边扯着线头给妇人们演示,“这可是安溪工厂新出的纺机纺的,质量好得很,不断线不起球呢!”
叶明站在一旁,目光被线轴上贴着的小小的“安”字标签吸引住了。他知道,这是官府推行的质量认证标记,表示这些棉线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质量有保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晌午时分。叶明和武明堂两人走进了他们常去的“清韵茶楼”。
一进门,掌柜就亲自迎了上来,满脸笑容地说道:“叶大人,您来啦!今年新制的‘雪芽’已经到了,我可是按照您说的法子炒的哦!”
叶明笑着点了点头,跟着掌柜上了楼,在窗边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伙计就端上了一壶热气腾腾的茶。
叶明揭开壶盖,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抿了一口,只觉得茶汤清亮,入口回甘,味道醇厚。武明堂也尝了一口,不禁咂摸着嘴,赞叹道:“嗯,确实不一样啊!没有那股子焦苦味,口感更加清爽了。”
两人一边品茶,一边闲聊着。这时,邻桌传来一阵高谈阔论的声音。叶明转头看去,只见几个商人模样的人正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生意经。
“……今年往江南运铁器,可真是赚了不少啊!”一个商人得意地说道。
“是啊,还是新式水车打的犁头好卖,供不应求呢!”另一个商人附和道。
叶明竖着耳朵听,嘴角不自觉扬起。这些商贾谈论的";新式";、";改良";,半年前还只存在于他的图纸上。
饭后,叶明带着武明堂漫步在安阳河畔。河面已经结冰,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反射着冬日的阳光。然而,冰面上却有几个方形的洞,仿佛是冰镜上的瑕疵。
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位钓鱼的老汉。他们穿着厚厚的新棉袄,蹲在冰洞旁,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
其中,最年长的那位老汉看到叶明走过来,连忙举起手中的鱼篓,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大人,您快瞅瞅!今天我钓到的鲫鱼,条条都超过一斤呢!”
叶明定睛一看,只见鱼篓里的鲫鱼活蹦乱跳,每一条都体型硕大,确实如老汉所说,每条都超过一斤。再仔细观察,他发现鱼篓底下还垫着一层草编的网。
这可不是普通的网,而是他推广的“活水养鱼法”所使用的工具。这种方法可以让钓上来的鱼在鱼篓里多存活两三天,保持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