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强边关挡着我发光了

第652章 全域蓝图(第2页)

里正们围上来,粗糙的手指小心触摸图纸,眼中闪着希望的光。

"侯爷,这...这真能成?"老里正声音发颤。

"先从三个村试点。"叶明早有准备,"北山村修路,西岭村打井,东沟村建学堂。效果好就推广。"

会议结束,叶明亲自送里正们到城门口。望着那些佝偻却挺直了几分的背影,他知道,改变的种子已经播下。

十天后,叶明带着工匠团队来到北山村。这个位于府城以北二十里的山村,只有百来户人家,通往外界的主路坑洼不平,雨天更是泥泞难行。

"侯爷,按您吩咐,已经备好了石料和砂土。"村长激动地引路,"全村壮劳力都等着听您调遣!"

叶明设计的"简易硬化路"方案因地制宜:先挖去松软的表土,夯实路基;然后铺一层碎石做基层,再覆上混合了黏土的沙砾;最后用石碾压实。虽然不如城里的水泥路平整,但足以应对日常运输。

"记住,路面要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叶明亲自示范如何用简易水平仪找坡度,"每隔三十丈设一个排水口,连接路旁沟渠。"

村民们学得认真,干得更卖力。让叶明惊讶的是,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来帮忙,说是"要给儿孙留条好路"。三天后,当第一段硬化路完工时,全村老少都来围观。老里正赤脚踩在平整的路面上,突然老泪纵横:"老汉活了七十岁,没想到村里能有这样的路..."

与此同时,西岭村的水井工程也进展顺利。叶明采用"套管法"防止井壁坍塌,又设计了省力的杠杆式提水装置。当清澈的井水第一次涌出时,全村妇女围着水井又唱又跳,像过节一样热闹。

东沟村的简易学堂更富创意。叶明利用村里废弃的祠堂改建,请老秀才任教,教材则采用他亲自编写的《实用千字文》——不仅教识字,还融入农耕、卫生等实用知识。

"侯爷,娃娃们可爱上学了!"一个月后,东沟村里正来报,"连邻村的孩子都跑来听讲!"

试点成功后,"乡村五件套"如星火燎原,迅速推广到全境。叶明又适时推出"交通网计划"——修建两条横贯东西、三条纵贯南北的主干道,将各村镇连接起来。

"侯爷,这段路经过狼牙沟,地势险峻..."工房主事指着地图上一处标记。

叶明早有对策:"在这里开凿一条'之字形'盘山路,虽然多走些距离,但安全系数高。另外,"他指着几个关键节点,"这些岔路口都要立指路碑,刻上方向和距离。"

指路碑成了安阳特色。叶明设计的碑石顶部刻有不同纹饰:麦穗代表通往农田,斧头表示林业区,鱼形则是渔场方向。不识字的百姓也能轻松辨认。

随着交通改善,产业布局也随之展开。叶明根据各地特点,引导形成专业化生产区:

山区村落重点培育药材和坚果。老药农按照叶明教的"轮采法",每年只采一部分,保证资源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