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强边关挡着我发光了

第652章 全域蓝图(第3页)

平原村庄推广高产作物。叶明引入的"三圃轮作制"让土地利用率大增,配合新式堆肥,小麦亩产提高了四成。

河边渔村发展水产养殖。利用活水系统,渔民们在特定区域设置网箱,养殖鱼虾,收获颇丰。

城郊村落则转型手工业。一个擅长编织的村子专攻竹器,另一个盛产陶土的村子发展陶瓷业...

专业化生产带来效率提升,百姓收入肉眼可见地增长。集市上,各村的特产开始丰富起来,商贸日渐繁荣。

在推进建设的同时,叶明特别注重生态保护。他亲自划定了三处"禁采区"——两片水源林和一处湿地,立法严禁砍伐和垦荒。

"侯爷,这片林子历来是砍柴的地方,封了百姓烧什么?"一位老猎户质疑道。

叶明早有准备:"推广煤饼和改良灶台。另外,"他指着地图,"在这些次生林区实施'轮伐制',分片砍伐,及时补种,既能取柴又不伤根本。"

老猎户抚摸着地图上那片他再熟悉不过的森林,喃喃道:"侯爷比我们更懂这片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阳府的面貌日新月异。叶明每天奔波在各处工地,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山路坡度太陡怎么办?水井遇到流沙层如何应对?学堂冬天如何保暖?

每个问题都催生新的创新。为解决学堂取暖,叶明设计了"地龙"系统——在地下砌烟道,连接灶台,热量均匀散发;为应对流沙层,工匠们发明了"沉箱法",用木板临时固定井壁...

这天傍晚,叶明站在府城最高的钟楼上,俯瞰正在变化的安阳全境。远处,新修的道路如银线般延伸向各个村落;近处,城内的水系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城墙上的凌霄花虽已凋谢,藤蔓依然顽强地攀附在墙面上,等待来年春天。

钱大有匆匆上楼:"侯爷,好消息!西岭村的水井出水后,村民们自发在周围种了一圈果树,说要建个'井园'!"

叶明微笑颔首。这就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百姓不仅享受建设成果,更能主动创造美好环境。

"还有,北山村的路修好后,有商队愿意定期去收购山货了。村民们凑钱在村口建了个货栈,叫'感恩栈'..."

"改名吧。"叶明轻声道,"叫'振兴栈'更好。告诉他们,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夜幕降临,叶明回到书房,在灯下继续完善规划图。下一步,他要在各村推广改良农具,要建立粮食储备系统应对荒年,要试点农村信用合作...

桌上的图纸越堆越厚,而窗外的安阳府,正朝着图纸上的模样,一点一点地改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