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强边关挡着我发光了

第653章 商通天下(第2页)

"二十取一?"孙主事瞪大眼睛,"那府库收入岂不锐减?"

叶明摇头:"看似税率降低,实则税基扩大。商人负担减轻,会有更多人愿意正经做生意,不再逃税漏税。长远看,税收反而会增加。"

他让赵诚算了一笔账:按现行税制,安阳府实际征收到的商税不足应征数的三成;若改为二十取一的简易税制,假设征收率达到七成,总收入反而能提高近两成。

"更重要的是,"叶明补充,"这将大大提升安阳府对商旅的吸引力。商队多了,旅店、饭馆、车马行的生意都会好起来,百姓收入增加,又能带动其他消费..."

孙主事被这一连串的"带动"绕晕了,但听到税收可能增加,也就不再反对。

三日后的清晨,安阳商号在鞭炮声中开张。叶明亲自为第一位客户办理业务——正是铁匠女儿阿英。她紧张地递上借款申请:计划扩建铁器作坊,专门生产侯爷设计的农具和园艺工具,需借款五十两。

"申请通过。"叶明高声宣布,在契约上盖下大印,"首年免息,次年按'什一'计息,分三年还清。"围观的商户们哗然。如此优惠的条件,前所未有!更让他们惊讶的是,阿英拿到的不只是银子,还有一种叫"银票"的纸质凭证,上面写明金额并盖有官府和商号的印章。

"凭此票可在安阳府任何一家合作商行兑付现银,也可直接用于交易。"叶明解释道,"免去携带沉重银两的麻烦。"

老掌柜们将信将疑地传阅这张轻飘飘的纸,直到城中最大的布庄老板当场宣布接受银票付款,气氛才热烈起来。开张首日,商号就收到八笔贷款申请和二十多笔存款。

与此同时,城东的空地上,第一座标准化市集正在紧张施工。叶明设计的可折叠货架由木匠连夜赶制,防雨棚则采用涂了桐油的厚布,既轻便又防水。

"侯爷,这棚子真能收放自如?"一个卖陶器的老汉怀疑地问。

叶明亲自演示:拉动绳索,棚顶如伞般展开;反向一拽,又整齐收拢。商贩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要求给自己的摊位也装上这种神奇装置。

更令他们惊喜的是市集中央的公共设施。公平秤由官府统一校准,任何人怀疑缺斤短两都可免费使用;公共仓储有专人看守,凭牌存取;甚至连茅厕都设计成叶明记忆中的"冲水式",有专人定时清理。

"这哪是市集,简直是宫殿啊!"一个卖菜的老妇人摸着光滑的货架感叹。

标准化市集开业当天,人流如潮。不仅本地百姓,连周边村镇的居民也赶来见识这"新奇玩意儿"。商贩们发现,整洁有序的环境反而促进了销售——顾客更愿意在舒适的市集中多逛多买。

叶明又趁热打铁,颁布了《安阳商则》。这部简易商业法规刻在石碑上,立在各个市集入口处,内容包括:禁止以次充好、强买强卖;明确度量衡标准;规定纠纷调解流程;承诺官府不随意征调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