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李承乾的小心思(第2页)
如今王允想要改那几个字,就是想要向天下宣告,汉朝确实有三七之厄。
但如王莽头颅被制成东汉的收藏品一般,董卓也已经应了谶言。
接下来,天下万民就应该在天子刘协的带领下,上溯先辈世祖刘秀之德,重塑大汉了。
再跟王允讲述了一番自己的理解后,李放心中也搞清楚了王允的意图。
他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听完了李放的讲述,王允不禁感慨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谶纬之说过于玄虚,然天下皆以此术为道,老夫今日也不得不冒用此名,现在想来还是......”
他本身不信这些的,要信的话,他也不会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去铲除董卓,重新辅保汉室了。
在正统的儒家文人眼中,这些谶言本就是歪门邪道。
现在被迫要和李放联手作假,王允这心里,也是百味杂陈。
感慨叹息了好一会儿,他才继续询问,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如何?这八个字可否能实现?”
“没问题。”李放一口答应了下来,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顶多到时候放烟花的时候麻烦点,算不得什么。”
放四个字和放八个字还是不一样的,起码工作量就翻了一倍。
可又麻烦不到李放身上,他自然答应的痛快。
“只是,我方才忽然又想到一节,还要叔父帮忙。”李放又开口请求。
王允十分豪爽:“可是需要钱财?刚才老夫便已吩咐下去,今日贤侄回去之时,可先带走一部分,剩下的我再尽力筹措。”
“钱的事好说。”李放摇了摇头,眉头微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我要说的是字,这谶言,总不能用简体字来表达吧?”
要不是王允刚才提醒了李放,李放差点就忘了。
真弄出一大堆简体字的烟花来,虽说也不是不行,但效果可就没那么好了。
“还请叔父留下一副墨宝,我好拿回去以为参照。”
听李放说了原因,王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忽的提议道:“老夫的字不甚出挑,既然贤侄想要,那不如我去请蔡伯喈写上几个字,他的飞白书可谓是当世一绝!”
“蔡伯喈......”
李放知道,这说的是蔡邕,蔡文姬又或者叫蔡昭姬的父亲。
他的书法乃是当世一流,连李世民都多为倾慕此人的飞白,时常临摹。
只是有一点毛病。
李放犹疑着抬头,眼中带着几分试探:“叔父果真能索来蔡公的书法?历史上......”
他话没说透,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历史上蔡邕就是王允亲自下令弄死的,虽说现在还没发生此事,但王允真好意思再和人交往?还跑去要字?
这段历史李放可没有隐晦,在初次拉着王允穿越时便已经跟他说过了。
王允是知道的。
李放话中的未竟之意,王允自然理解,无奈苦笑一声,表情尤为感慨。
同为当世名士,王允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是自己下令处死了蔡伯喈。
由此也可看出,当时铲除了董卓之后的王允膨胀到了什么地步。
见王允失神,李放赶紧往回找补两句。
他语气缓和了几分,安慰道:“还有就是,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来说,蔡公对董卓还是心存感激的。若是让他知晓了这几句谶言,恐怕会横生波折,还是算了吧。”
王允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语气坚定:“自知晓历史之后,我一直无颜去见伯喈,今番刚好借此机会解了这个心结。至于泄密之事,倒不必顾虑,我只说让伯喈兄写上一副字帖,将那八个字嵌入其中便可。”
那王允既然愿意,李放也没有拦着他的道理。
“既然如此,那我就静候佳音了。”
李放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蔡邕的亲手书法,哪怕不能卖钱,拿来欣赏也是很有格调的。
看王允还有些惆怅的样子,估计还在感怀蔡邕之事,李放起身行礼告辞,直接离开了。
返回桌案前,李放感觉到这桌子上气氛好像有些奇怪啊。
“她干嘛去了?”李放指着徐妙锦的空位随口问道。
任红昌带着些嗔怪之意,看了眼李放,嘴角微微上扬:“徐姐姐有些抹不开面子,故此逃开了。”
顺着任红昌的手指,李放抬眼看去,徐妙锦正好偷偷的在看向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