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321章 土木堡之变(第2页)

 “朱祁镇御驾亲征前,百官也曾苦劝,但奈何皇帝宠信太监王振,在他的蛊惑下,执意要御驾亲征。”

 朱棣神情发愣:“宦官,又是宦官!”

 还是没能阻止宦官干政啊。

 那边李放继续往下讲:“至于英国公张辅,他虽然也劝了,但奈何皇帝不听。当时他年纪大了,也就没敢再继续苦劝。而且他虽然随皇帝一起出征,却被王振排挤,不让他参与军政要务。”

 《明史·张辅传》记载:也先入犯,振导英宗亲征,辅从行,不使预军政。辅老矣,默默不敢言。

 “啪!”朱棣猛地拍了下桌子,“废物!越老越是个废物!空活七十有五,却不敢进谏君上,活那么久作甚

!”

 他是真的火了,自己重孙胡搞八搞,随行的持重老臣却不去管,原因竟然是年纪大了,怕事了。

 这让朱棣如何不生气?

 毕竟在他的心里,张辅还是那个可靠的将领,这不刚刚就在交趾取得大胜了。

 这样的臣子,怎么会变成历史上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朱棣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生了半天气,朱棣回过神来,长舒了一口气,摆了摆手:“你接着说,咱不打断你了。”

 李放带着些可怜看向朱棣,对于他屡次打断自己的行为,李放并未生气。

 遇到这种事,哪怕他是永乐大帝,现在却也只是发怒,无力改变已经发生的历史,李放只觉得他有些可怜。

 清了清嗓子,李放继续往下说:“大军先出居庸关,而后在八月初赶到了大同。路上见到了满地的伏尸,众军心惊,再加上突降大雨,王振也心生胆怯,然后惊惧之下,他便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

 “王振蛊惑皇帝率军退走,惊慌之下,撤退的十分草率,众军撤离大同。”

 朱棣脸上的怒意简直要压不住了,双手拳头握死,眼瞅着就要砸下去。

 可想到刚才自己的话,他还是忍住了,瞪大了眼睛去听李放继续往下讲。

 李放面露悲哀之色,接下来马上就到土木堡了:“王振想要让皇帝驾幸其在蔚州宅第,算是衣锦还乡,展示一番自己的威风,于是率领大军迂回紫荆关。”

 “可走到了一半,王振又想到,大军人马太多,路过自己的家乡会把自己家的田地给折腾坏了,因此走到半路,他又下令众军改道,重新朝着宣府进发。”

 至此,朱棣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了。

 “呛啷啷!”

 朱棣长身站起,腰间的宝剑出鞘,“咚”的一声砍在了桌子上。

 “哐当!”

 一声脆响,有几个茶杯摔落地上。

 “竖子!竖子!二十万大军听一个阉竖摆布!咱父子打下的天下,就让这等孽畜糟蹋了!咱这就去杀了这个孽种!”

 举起宝剑,朱棣就要迈步离去。

 “陛下!陛下!”李放赶紧拦住他,“你去哪杀人啊?你那重孙还没出生呢,孙子也还小,你要杀谁啊?”

 事情紧急,李放只能上手抱住朱棣。

 “为此孺子,坏了咱的家国,年岁尚小又如何!”朱棣气的直喘粗气。

 大敌在外,而明军却在一个太监的指挥下空耗,士气低落,指挥不当,这要是朱棣面对这样的敌军,那不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随便就玩死他们了。

 以己度人,朱棣不用听后面的内容,也能想象出结局。

 一想到自己留给儿孙的几十万精兵猛将,却要坏在一个太监的手中,朱棣如何忍得住。

 他们二人这边的争执,自然引起了将士的注意。

 不过有了之前的教训,这些人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上。

 直到看见李放抱住皇帝,像是在阻拦皇帝,这些人才一窝蜂的冲过来。

 晃动之间,李放看见那些人冲上来,心中暗暗叫苦。

 没办法,他只能大声喊道:“现在他还小,三观尚未定型,能改!肯定能改的!那可是你家的亲骨肉啊!”

 或许是最后一句话打动了朱棣,刚才眼睛赤红,奋力挣扎的他突然平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