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321章 土木堡之变

 西宁侯宋瑛,朱棣不认识这是谁,但是这个爵位朱棣还是很清楚的。

 宋瑛的父亲宋晟,那是朱棣的老战友了。

 早年元末之时,宋晟就随父亲宋朝用、兄长宋国兴一起投奔义军,参与元末的农民大起义,算的上是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开国将领。

 此人的军略朱棣也素有所知,而且在洪武三十一年时,宋晟还曾跟随朱棣一起出塞,护卫左翼。

 这自然进一步加深了二人的联系。

 整个靖难期间,宋晟虽然并未站在朱棣这边,但也未曾统兵征讨朱棣。

 不仅如此,虽然大儿子因抵抗朱棣死在了靖难之役,但在朱棣入南京后,宋晟还是连忙入京朝拜,以示服从。

 这之后,他便获得了朱棣的重用,不断累功升迁,终于在永乐三年十一月被朱棣下旨敕封。

 朱棣晋封宋晟为西宁侯,赐号推诚辅运宣忠效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食禄一千一百石,允许其子孙世袭侯爵。

 这就是三年前的事儿,而且宋晟在被封侯两年后就病逝了,所以朱棣记得清楚。

 “咱记得宋景阳死后,袭爵的是他的四子宋琥,这个宋瑛又是怎么袭的爵位?即便宋琥早死,也轮不到他弟弟来继承爵位啊?”

 宋琥是宋瑛的哥哥。

 看这两个名字就知道,哪怕不认识这俩人,联想一下,朱棣就猜到了,宋瑛估计也是宋晟的儿子。

 可这就奇怪了,袭爵都是让儿子来袭爵的,哪有让兄弟来的?

 历史记载:洪熙元年(宋琥)坐不敬夺爵,并削驸马都尉官。

 之后西宁侯的爵位就轮到他弟弟继承了。

 不过这一点,李放自然是不清楚的。

 朱棣是看到了熟悉的人,因此开口发问,但李放显然没有朱棣这种情怀,不可能去费心记一个历史人物的履历。

 面对朱棣的问题,他也只能一问三不知了。

 朱棣那边话一出口,他也意识到了,自己问错人了。

 “算了,算了!”朱棣无奈的摆摆手,“明日你把史书拿来,咱亲自去看吧,继续往下说。”

 他心里暗暗的记下了宋瑛这个人,这样的臣子,忠心足矣,但能力不行,日后还要好生努力啊。

 看朱棣没有别的问题了,李放再度开口:“也先入寇的消息传来后,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决定亲率二十万大军征讨。随行大臣有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等等......”

 “嗯?”朱棣查看地图的动作猛地一顿,“张辅在那时还活着?而且还受封英国公,这小子那时多大年纪了?”

 作为朱棣心腹大将张玉的儿子,而且也是在靖难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张辅,朱棣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

 只是,欣喜于他能活到当时的朱棣,心情又有些复杂。

 怎么张辅都能活到自己重孙辈了,而自己儿子和孙子却都那么短寿呢?

 但总的来说,朱棣还是欣喜之情居多。

 张辅用兵持正,惯以堂皇大势压人。

 去年,也就是永乐五年才传来捷报,张辅领大军收复了自唐末以来独立四百余年的交趾,就等着今年班师回朝受赏呢。

 依朱棣看来,有这样的老将随行,在四朝元老的把控下,即便败绩,又能有多惨呢?

 再说了,要真个细究起来,张辅可不止四朝元老。

 他出生于洪武八年,侍奉过大明所有的皇帝,战功卓绝,谙熟兵法。

 有这样老持承重的人在,怎会有什么比亡国还屈辱的惨败?

 朱棣看了看李放,心中暗道:“不会是这小子又在吓唬咱吧?”

 李放不知道朱棣的心理活动,想了下回复道:“这个我还真记得,史书上顺手写了,张辅阵亡的时候是七十五岁,当时自然也是这个岁数。”

 “阵亡!”朱棣搭在椅子把手上的手背青筋暴起,猛地坐直了身子。

 朱棣狠狠的说道:“接着往下说!我军是怎么败的!二十万大军啊!那可是二十万!怎样的惨败才能让老臣国公阵亡的!”

 被朱棣的反应有些吓到了,李放一时间有些喉头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