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李放的明朝见闻(第3页)
“你!”李放一阵气短。
按理说男女授受不亲,李放不该和徐妙锦坐一辆马车的,须知人言可畏啊。
可出了皇宫,面对徐府家将牵来的马匹,李放犯了难。
没办法,最后只能选择共乘一辆马车,徐钦也是出于担心,这才跟了上来。
“好了。”徐妙锦拍了拍李放的手,低声说道,“待会儿逛街,还要靠他刷脸呢,你且忍他一会儿。”
徐妙锦温言相劝,李放也就安稳的坐了下去。
嘴上却不留情:“你个小屁孩,我不跟你一般见识。”
徐钦一听就炸毛了:“你这厮家中已有......”
徐妙锦适时的投来目光,把徐钦接下来的话堵在了喉咙里。
“哼!”
冷哼一声,徐钦与李放分坐两边,互不打扰。
徐妙锦淡淡一笑,如此也好,正好磨磨侄子的性子。
李放在旁撩起窗帘向外张望,大明风光与大宋又有不同,大宋是充满了生活气息,而大明则看起来更有些生机勃勃的感觉。
或许是这个王朝比较年轻吧,又刚刚经历了大战。
“嘿呦!嘿呦!”
一阵齐整整的呼呵之声传来,吸引了李放的目光。
那
是一片建筑工地,一群短襟打扮的汉子提着一大块石头,看样子是在夯土。
“那是?”李放回头询问。
徐妙锦抬眼看了下:“没什么,他们在修筑个角楼,朝廷召集了民夫,要赶在南征大军回朝前将皇城修整完毕。至于为什么修整,你应该知道的。”
“我应该知道?”
李放先是疑惑,然后恍然大悟:“靖......”
对上徐钦恶狠狠的目光,李放赶紧把后面那个字咽了回去。
“你要是真不想活了,就赶紧走,别连累我家!”徐钦呵斥道。
靖难这俩字,现在是能在大街上说的吗?
“抱歉,抱歉。”李放也体谅他的心情,不好意思的道了歉。
只是他还不明白,撩起窗帘看过去:“现在都永乐六年了,当初的损伤现在还没修整完?”
“当时朝廷初定,一时间只忙着杀人,谁管过这些?”
徐妙锦最近含笑,只是那笑容颇有些讽刺的意思:“好容易朝廷安定了,又要安抚各地藩王,之后又是南征、国丧,这些细枝末节自然就慢了。”
“姑姑!”徐钦提醒道。
徐妙锦摆摆手:“好好好,我知道了,不说了,不说了。”
马车内陷入了沉默,李放再次向逐渐远去的工地看去。
“这就是历史的遗迹啊......”
车马粼粼,随着马车的不断前进,很快就把皇城抛在了身后。
走到一条宽敞的青石板路上,徐妙锦介绍说:“前面是钞库街,我大明的纸币多是在此处发行的。”
“大明宝钞?”李放一脸的嫌弃。
朱元璋的经济知识绝对的负的,北宋发行交子起码还坚挺了一段时间,而朱元璋弄得大明宝钞,简直就是灾难。
自己发行的纸币,自己不认,这就是大明宝钞。
官府拿自己的信用当放屁,超发货币也就算了,官方都不认自己发出的货币,这实在是离谱。
朱元璋的大明宝钞,用一张纸,去换民间的金银铜,另一方面,又下命令禁止民间拿大明宝钞去换金银铜。
不管是官府还是私人,都不允许兑换。
这一下子就给大明宝钞的信誉给干沉底了,要不是朱元璋仗着自己开国君主的威严强推,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纸币就不应该活到现在。
“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你跟朱......”看了眼徐钦,李放改了口,“你跟陛下说了吗?”
徐妙锦摇了摇头:“我一女流之辈,人微言轻,陛下怎么轻信我?还是你寻机说与陛下听吧。”
“行吧。”李放叹了口气,看在徐妙锦的面子上,他就再费费心。
就在这会儿,一阵吵闹声惊醒了叹息的李放,循声看去,一片青绿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