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邓娘子
“我命三司使计算过,他们说要按照我们的规划在西北筑城,起码需耗绢八十万匹,钱粮更是无算。本文搜:找小说网 zhaoxs.com 免费阅读可偏偏因为今年会发生的旱灾,江淮漕粮又要截留下来三成......“
说着自己面对的困局,赵祯愁眉不展。
“目下看来,举债已经是不得不为之了,此时负债,总比日后西夏反叛,再打上三场大战来的划算。”
若按照历史上的走向,西夏一旦立国,北宋必须出兵。
从唐朝开始,哪怕是晚唐时期,西夏的党项都是在一直接受中原册封。
若是面对小弟的跳反,北宋朝廷不发一言,那后果不堪设想。
国家的尊严、威望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一个国家的运势来说,是实打实的在起着作用。
要是不发兵震慑,其他藩属国难免也会有别的想法。
北宋虽然在辽国面前显得有些软弱,但在周边其他小国眼中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只是贸然的出兵,最终导致三战三败,反而帮新生的西夏站稳了脚跟,属实是现了个大眼。
现在知道了历史,赵祯对战争没那么担心了,可有一点他还是郁结在心。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古代虽然没有大炮,但打仗嘛,道理都是一样的,都要花钱。
既然早晚都要花钱,那还不如学习现代,先举债把未来的钱给花了再说,说不定就能在将来的战场上占据优势呢。
少死些士卒,将来也要面对另一个大敌。
抬头看着北方,赵祯表情莫测,既然有此机遇,赵祯自然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在自己手中终结宋辽对峙的局面。
若是自己都办不到,那到了后辈儿孙手中......
想想宋徽宗的德行,赵祯就心里直冒冷汗。
历史虽然改变了,但谁知道后代里会不会再有个这样的不孝子孙,赵祯考虑的很长远。
“发债券是个好办法。”李放站起身来左右踱步,“可问题也就在于此,朝廷向民间借钱,到底百姓们认不认?这可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你要慎重。”
发行债券甚至比之前赵祯主动去做生意要来的更离经叛道。
要说皇帝行商,这件事在之前也不是没有同行搞过,别人玩的甚至比赵祯还花。
可皇帝公然向百姓借钱,哪怕这些钱会被用在国事上,李放也还是担心这个时代的人不能接受。
一想起上次见得那帮子御史,李放就有些后怕。
“你要警惕,到时候他们再给你来个伏阙上书,你可就下不来台了。”
赵祯很是慎重:“我也知道,所以我早有准备了,我打算和大臣们挨个单独谈一次,毕竟不是用在我身上挥霍,应该是能够说服他们的。”
“逐个击破吗?”李放点了点头,“既然你都决定了,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有计划总比历史上那样被动应对要来的强。”
得到了李放的支持,赵祯的信心显得更强了。
他紧接着又说道:“之后,债券的事还要你帮个小忙。”
“需要我做什么?”李放很义气的表示。
赵祯认真的开口:“帮我找个靠谱的印刷厂。”
“啊?”
李放起初有些疑惑,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你是打算用现代印刷技术作为防伪标识?”
“没错。”赵祯坚定的点头。
他把事情想的很清楚,债券这件事可以搞,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发放凭证不好弄。
涉及利益,以古代那些大家族的势力,哪怕赵祯把凭证设计出花来,都有被仿造的可能。
他还不好对造假者施以酷刑以作警示。
既然如此,那干脆借李放之手来个降维打击。
以现代印刷技术搞出来的凭证,怕是让那些人想破脑袋都无法仿制。
而且那债券凭证越不容易造假,越能使百姓安心持有,不担心朝廷抵赖。
只要不出现挤兑潮,债券带来的财政压力会大大缓解,分几年兑换的话,那点利息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就叫花小钱办大事。
想到这里,李放脑中忽然想起了一句电影台词来:我来搞定变色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