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开了眼的朱家父子
赵祯这般自信,他的态度也感染了朱棣。¨我-得¨书+城? ′首·发,
“连这样的年轻人都有这般改天换地的气势,我还担心什么呢?”
心中如是想着,朱棣精神为之一振。
不就是两个儿子相争不下嘛,不就是后辈儿孙不肖嘛,难道还能比北宋的结局要烂?
“唔!”
朱棣眼神忽的一凝:“叫门天子比起二圣北狩来,也不遑多让吧?”
不过,好在大明的情况比起北宋来要简单的多了。
北宋那是自上而下的制度问题,而大明只需要继位之君不乱搞就行了。
片刻之后,朱棣收回了纷飞的思绪,开口说道:“壮哉!既然如此,那咱就不推辞了,只要赵官家的火器好用,马匹要多少有多少!”
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良马是不缺的,能借此弄到更先进的火器,顺便还能跟赵祯结个善缘,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知到时该如何交易?”朱高炽开口询问。
对他来说,国家大力发展火器,自然是有好处的。
火器一旦普及开来,就能最大程度上消弭将领的个人能力在军中的影响。
起码不会像之前那样,一个良将能在军中一呼百应。
于公,这对巩固他们朱家的统治很有帮助;于私,还能限制一下老二在军中的势力。
公私两便,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他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要怎么交易呢?
先不说交易方式的问题,只说定价都不好定。
两个朝代隔着不同的时空,火药和马匹又不是常规的货物,就算是以物易物,也没法定下一个额度。
谁知,赵祯却早有准备。
他微微一笑,开口回道:“此事易耳,我今日回去便即调拨工部这些日子的存货,明日先行送往大明,贵方可自行试用以便估值,此举足可示朕之诚心!”
“想来,永乐帝不会让我这晚辈失望吧?”
赵祯他有恃无恐,以他和李放的关系,若是朱棣敢黑了他的货物,那他从此就别想从现代得到任何消息和物资了!
宋朝、明朝,说起来是两个朝代,但对李放来说,统统都只是古代罢了。
是他们这些古人需要李放,而不是李放需要他们。
唯一李放感兴趣的,也就是钱财了,可宋朝的钱和明朝的钱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如果朱棣敢在这种问题上动手脚,那赵祯就有把握劝说李放对朱棣的大明展开封锁。
反正又没有什么利益相关。/鸿′特¢晓\说,网? ′首/发?
再者说,赵祯不相信,朱棣偌大的名声,会真的拉下脸来黑自己那点货物。
与火药相比,还是马匹这种东西更重要。
听了赵祯的话,朱棣面色微动,认真的看向赵祯,发现他并不是在说笑。
“前辈......”
朱棣重复了下赵祯的话,而后哈哈一笑:“若说前辈,赵官家才是咱的前辈吧?在咱那里,宋仁宗可是几百年前的老前辈了。”
赵祯相当谦虚:“我初掌权柄,永乐帝年长,为君之道上还需向永乐帝学习。”
朱棣暗暗点头。
而后他示意两个儿子说:“你二人空活许多年岁,比之赵官家却远甚,日后当戒骄戒躁,向人家多学学!”
朱高炽不敢怠慢,起身行礼:“在下受教了。”
哪怕没有这档子事,宋仁宗在朱高炽这里就是学习的对象,大家都是仁宗,总有相通之处。
与之相对的,朱高煦就兴趣不大了,他的路子和赵祯完全不同。
碍于亲爹的吩咐,朱高煦才懒懒散散的拱了个手,显得很没诚意。
弄完之后,朱高煦迫不及待的追问道:“那火药要如何送去我大明?一次至少要弄来百余斤吧?难不成要派人押送?”
他急于弄清楚现在火器的威力,好做应对。
这时,旁观许久的李放站了出来:“你们两家交易之事就交给我吧,正好我也想试试,我一次究竟能带多少东西穿越。若是你们不嫌弃,我也可以帮你们两家当个保人,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如何?”
对此,两边自然都没有异议。
双方磋商了一些细节后,算是初步敲定了交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