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分封制的优劣
李放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是低估朱棣的野心了。`秒`章/踕`晓·税-徃^ _醉_芯+章^踕¢埂!新?筷.
之前看他还没办法,本以为朱棣已经放弃了扶持朱高煦的念头,谁知道不声不响的,朱棣这是憋了个大的。
回头看了眼书店里面,朱高炽和朱高煦还在店里走动,时不时拿起一本书来看。
并不知道他们父皇的惊天设想。
李放将目光移动到之前那本地图册的方向,应该就是那本书给的朱棣灵感。
分封,也亏的他能想到。
不过震惊之余,李放倒没有急着驳斥朱棣,因为这个办法并非不可行,但需要朱棣慎重的决策。
想了下,李放看向朱棣:“你是认真的?真的打算将你的儿子们分封出去?你有什么中意的地方吗?”
“地球之大,何处不能封?”朱棣倒是信心满满,“那什么澳洲、美洲有大片广袤的领土,你之前也说了,上面都是些未开化的野人,以老二的手段,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李放没想到,朱棣想的还挺远。
不过......
“可你要知道,那边可不是云南。地盘虽然有那么大,但以你们那个时代的交通能力,真的分封出去了,几乎就相当于流放。很可能,你这辈子都见不到儿子了。”
朱棣闭口不言,这些他何尝不知道。
可要是不这么办,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自己死后儿子们不会自相残杀?
朱棣也不是什么婆婆妈妈的人,这些儿女情长能影响他,但却左右不了他的决策。
“咱会是那溺爱儿孙的人吗?”朱棣开口回道,“咱现在拘着老二不让他就藩,无非是怕他日后惹出什么乱子,况且他自己也不愿去云南。”
“可要是让他出去独立建国,这等开疆拓土之事,怕不只是他,连其余宗室也会心动的。”
朱棣的目的并不单纯的只是为了解决儿子们的问题,他的目标从来都是着眼全局。
靖难即位以后,出于对朱允炆的反对,朱棣对大明宗室那是大加封赏,以示和自己大侄儿的不同。
可同时,他对大明朝内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们也极为忌惮。
他能来个靖难,谁能保证他死后,其余宗室会不会也有样学样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朱棣自己赢了,就不想让别人学了。
所以,削藩之事势在必行,历史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但在这个时间点,朱棣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对藩王动手,他毕竟刚即位,不好直接翻脸引发众怒。*鸿^特,晓*税-徃/ *首^发,
可这件事必须要考虑了。
正好,看到海外广袤的领土,朱棣便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在向李放详细询问了海外的产出后,朱棣灵光一闪,与其自己动手削弱藩王,不如把藩王的注意力都转向海外去。
反正不是自己的领土,朱棣也很大方,慷他人之慨这种事最开心了。
他的意思是,重启周朝时期的分封制,但分封不是在大明朝内,而是在大明朝之外,在世界地图上标记的那些国家。
只要答应他们可以裂土封王,想来还是能吸引不少人的,反正不是在大明朝内,哪怕他们称帝建国呢,朱棣也不在乎。
李放也瞬间明白了朱棣的意思:“一石二鸟啊,刚才你问我那些地方的特产问的那么详细,怕是当时就有腹稿了吧?”
“若是没有这点手段,咱又怎敢当大明的皇帝?”朱棣颇为自得。
得意过后,他看向李放继续问道:“如何,你觉得咱这么办可好?”
“好是好,可就怕没人去啊。”李放陷入了沉思。
分封制,在现代人的印象里,这只能加速国家的分裂。
周王室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逐渐沦为各国欺凌的对象。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好像谁都能欺负欺负日渐衰微的周室天子。
分封制的缺点就在于此,诸侯坐大之后,本能的就会威胁天子的权利。
而历史的发展却是以中央集权不断壮大为走向的,所以可以看到,历朝历代对实封宗室都十分谨慎。
但就这,还闹出什么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之类的宗室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