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对日用兵
听了李放念叨的那些东西,朱棣很明显的心动了。+齐¢盛_晓¢说*惘¢ ~首-发?
“一百万两白银......”
别说那些惯于享乐的藩王了,连朱棣自己都心动了。
一场征安南下来,国库打的快见了底。
骤然听闻这么多钱,而且就在离大明不远的地方,朱棣能不心动吗?
他还有雄心壮志未完成,若是有钱,他心中规划的不少项目就不用推迟,很快就能上马。
这对朱棣来说,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想法。
但对日本,朱棣也确实不好下手,他亲爹留下的不征之国已经被他打了一个了,这要是再打一个,朝臣们就该不乐意了。
朱棣虽然不怕,但也觉得有些烦。
毕竟是朱元璋留下的名单,他刚刚违背了遗训,这要是再违背一次,总也是不好听的。
李放看出了他的为难,知道他在纠结什么。
不过对于促成大明对付日本这件事,李放还是很有兴趣帮帮场子的。
“我有一计,可以不用大动兵戈,照样能让大明取利,你要不要听一下?”
朱棣抬眼看去,李放跃跃欲试的样子映入眼帘。
“你小子何时有这么好心了?”朱棣询问道,“之前咱问你什么,都要跟咱谈个交易,现在怎么又主动凑了上来?”
李放表情认真了起来:“我的理由和之前让你对女真下手一样,日本同样是中国之敌,对付他,我自然义不容辞!”
“嗯?”朱棣一阵惊疑。
要说是女真灭明,朱棣还能理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历来更迭不休,女真也未尝不强。
几百年后发展壮大南下入主中原并非不能理解。
可小小的日本,与中国远隔大海,如何能成中国之敌?
就凭借那些小小的倭寇?
可看李放的神情,朱棣并不认为他是在忽悠自己。
“你且说说!”
这个话题过于沉重,而且也太过深入,李放没有细究,只是简单的搜索了一下抗日战争前后的影响,以及中国的损失。
这些就足够了。
“岂有此理!”朱棣怒不可遏,一拳砸在了地上,“弹丸小国,也敢犯我中国?”
什么不征之国,这会儿的朱棣已经将顾虑抛诸脑后了。
既有深仇大恨,更有大利在前,朱棣也就不再犹豫,决心回去之后便推动此事,定要“一雪前耻”!
虽然这前耻尚未发生。
他的恼火在李放的预料之中,可李放还是忽视了朱棣的脾气。?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
气愤之下,朱棣一拳砸下,直接将台阶上的瓷砖锤裂了。
李放心虚的看了眼书店里,还好人家老板没听见动静,不然一顿骂是少不了的。
“先消消气,消消气。”李放不住的安抚朱棣,“早晚是要跟他们算总账的,不必如此气愤,气大伤身。”
朱棣一扬手:“你不必再劝了,区区‘不征之国’而已,咱连皇位都坐上了,我爹留下的那些话也就无所谓了,不就是日本吗?出兵!”
也只有在李放这个外人面前,朱棣才能如此说,在大明这些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事情可以办,但还是要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的。
“好!办他!”李放极为振奋,“按照历史记载,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石见银山还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甚至有没有被发现还不一定,这就是你的机会。”
“明军到时候完全可以打着通商的旗号,先去把银山给占了,之后以逸待劳,也省的落得个元朝的下场。”
元朝时,忽必烈曾经两次征讨日本。
可由于造船技术不过硬,又忽视了天气原因,还未怎么接战,大军便损失惨重,最后狼狈收场。
现在的大明与元朝不同,郑和下西洋的技术用在打日本上足够了。
只要登陆后能在当地有一个据点站稳脚跟,两个国家的巨大代差,足以保证大明能守住银矿。
更何况现在还有李放的帮助,再让朱棣发展发展火器,那出兵就更加容易了。
朱棣心领神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你小子也知兵法。”
“那是。”李放眉头一挑,“这天底下,还没有什么我不能说上两句的,知识面就是这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