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382章 王允的动向

留下朱棣应付老板,李放继续带着朱棣一家子“微服私访”。,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

亦或者说,逛街。

就这么逛到了傍晚时分,李放总算是满足了这帮子古人,一行人才返身回家。

“这会儿估计他已经到家了,你们的书应该也在屋里了,待会儿我送你们一起回去。”

快到超市门口,李放对朱棣说道。

今日所见所闻够朱棣他们消化一阵了,对于李放所言,他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来之前朱棣还带着审视的心态,真的见识到了两个世界巨大的差异,此时的他心底里只有沉重。

若是一般的君主,或许不会当回事,可谁让他是朱棣呢?

这种人,向来是不肯落人后的,不然历史上他何必五征漠北、封狼居胥,为的不就是个名留青史,不留遗憾吗。

李放见他们兴致不高,也就没再多说,回头看了看徐妙锦,她还算正常。

朝她使了个眼色,示意了下一旁的徐钦。

李放的意思很简单,那小子怎么样了?

徐妙锦会意,轻摇螓首,表情为难,徐钦的情绪不太好。

跟着他们走了一天,再呆傻的人也该知道此事的重要性。

而朱棣为何要带上他?李放和徐妙锦又为何是那种态度?徐钦自然也想得明白。

一向自视甚高,以大明魏国公自居,现在却成了几人之中一颗牵制的棋子,徐钦心情能好了才怪。

见状,李放也别无他法。

徐钦毕竟是朱棣的臣子,李放也不好插手其中。

轻叹一声,只能希望日后他和朱棣之间别有什么龃龉,徐钦这个棋子不至于深陷其中,成了被殃及的池鱼。

思索之间,前面已经到了门口。

看见这边动静,一个倩影迎了出来。

“郎君辛苦了,我刚煮了绿豆汤,各位来解解暑吧。”任红昌十分贤惠的说道。

她的容貌自然非同凡响,朱棣三人一见,登时就愣了一下。

哪怕是以他们这种遍览群芳的身份,生平所见美人也无有几个能比得上任红昌的。

“这,这位是?”朱棣看向李放。

一旁的朱高炽也眼神热切的盯着李放。

相比他父亲,在美色上,朱高炽显然要更没定力。

要不然历史上他登基的时候,大臣李时勉也不会在他即位不久就上疏劝谏,劝他谨慎嗜欲,避免纵欲无度。

或许是破防了,朱高炽还因此下令把李时勉痛打一顿,几乎使他丧命。¢微¨趣*晓,税,网! /已?发+布,罪~芯-璋,截/

直到朱高炽垂危之时,他依旧没有忘记此事,还不忘说“时勉廷辱我”。

若是此事是子虚乌有,朱高炽反应不至于这么强烈。

毕竟是仁宗,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除非是李时勉真的戳中了他的痛处,这才导致朱高炽如此破防。

毕竟,如果一件事你没有做,对别人的流言蜚语,一般人只会不屑一顾,不至于如此破防。

普通人尚且不会这般反应,更遑论朱高炽这样的上位者了。

讲究的就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可一旦表情外露,那就代表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相比起朱棣来说,朱高炽就逊色不少了。

李放没看出来几人的心思,闻言还介绍道:“这位是貂蝉,对就是那位千古奇女子!”

说话的时候,李放还有些得意。

任红昌脸色微红,嗔怪的看了眼李放。

对着朱棣等人屈膝福了一礼,任红昌自我介绍:“妾身自东汉而来,几位可以叫我任娘子。”

“王允王司徒之女?”朱棣了然,略带讶异的询问。

“没错,就是她。”李放微微一笑,“走,有话上里面说去。”

看李放那态度,几人也知道了二人之间的关系,对此,这些个权贵也都司空见惯了。

朱高炽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略带遗憾的跟着几人进入屋内。

上到二楼,赵祯正在沙发上坐着呢,旁边就是已经打包好的书籍。

“各位回来了。”赵祯站起身来。

朱棣打量了几眼:“有劳赵官家了。”

几人寒暄了几句,各自找位子坐下。

李放跟着任红昌到了厨房里,果然,锅里坐着绿豆汤。

对此,李放颇为欣慰,果然不愧自己亲自去冒险,真是赚大发了。

“你别忙了,刚从汉末回来,就又围着灶台转,太辛苦了。”李放温声拦住任红昌,“我去招待他们几个,你回房休息休息吧,正好你也和你徐姐姐聊会儿,你俩几天没交流了。”

任红昌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下,犹豫了会儿她缓缓开口:“郎君,我,我有事想与你说。”

“嗯?什么事?”

李放动作不

停,一边拿勺子盛汤,一边看向任红昌。

“是关于义父他老人家的。”任红昌的小手揉捏着衣角,表情有些纠结。

看得出来,她的内心也在挣扎。+零?点~看′书? ,哽*歆_蕞¨筷+

二人眼神对上,看到李放微笑的脸,任红昌好似下定了决心。

以手握拳,任红昌认真的说道:“我今日去侍奉义父,偶然间听到,他老人家不打算召那位刘皇叔入京了,转而打算先除掉董卓,再召朱儁、卢植二位老臣入京,共商扶汉之策。”

“偶然间听到?”李放停下了手上的活,眉头一皱。

以王允的老练,他怎么可能在任红昌面前说这种话呢?至于说任红昌偷听到的,那就更奇怪了。

王允府上又不是没有下人,就算王允要和别人密谈,也不至于被任红昌这么一个刚入府没多久的小姐窃听吧?

李放沉思片刻,抬头问道:“你是怎么听到的?把前因后果给我说一遍。”

他怀疑,这是不是王允在想办法借任红昌之口,来提点自己什么。

任红昌看李放表情凝重,起初还不解其意。

但当李放大致说了自己的顾虑后,她才恍然大悟。

“郎君想多了。”任红昌有些窘迫,“此事,此事......”

犹豫半晌,任红昌还是说了出来:“此事是我用手机偷录下来的,义父他并无防备。”

王允一个老头,他纵使知道了现代科技,短时间内他也很难将这些东西运用自如。

他本就不是一个善于机变的人物,否则也不会有刚直之名了。

任红昌担心王允的儿子,也就是她的义兄还在对自己有什么误会,因此在今天他们来找王允时留了个心眼。

这等高科技的东西,自然不会在王允的考虑之中。

于是,王允的谋划就这么的被任红昌给窃听到了。

李放哑然失笑:“就这么简单?”

任红昌忽闪着大眼睛点了点头:“就这么简单。”

“呵!”

以手扶额,李放感觉有些好笑,自己是真的想的太多了。

老跟朱棣、吕夷简这帮子人打交道,骤然听到这个消息,李放有些过于疑神疑鬼了。

也对,就王允那个性子,恐怕也考虑不到任红昌会留下手机偷偷录他的音吧。

沉默了一会儿,李放开口问道:“王司徒是怎么说的?”

“义父没有说太多,他只是让兄长不要给那位刘皇叔送信了,而是派人分别去联络朱、卢二位,准备等铲除董卓后,以这二位的威望统领凉州士卒。”

任红昌左思右想,在李放和王允之间,她还是选择了李放。

毕竟历史上王允就已经将事情搞砸过一次,现在任红昌又怎么可能轻易的相信他。

这件事不仅关乎任红昌那些朋友,更关乎整个天下,她是真的不想让天下再度落入诸侯纷争的地步。

至于刘备对刘协的威胁,说实话,除了王允这样的高门儒士,更多的汉末之人谁会去关心皇位上坐的是谁?

只要这天下太平就好了,皇位传承在不在正统之内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还是刘邦的子孙。

李放盘算着,拿出手机来查了下资料。

“朱儁、卢植......,汉末三杰,有点意思啊。”

过了一会儿,李放抬起头朝着任红昌露出一个笑容:“还好你跟我说了,不然的话,这事儿恐怕又被他给搞砸了。”

任红昌闻言有些庆幸,但也不免疑惑。

“这二位我也曾听闻他们的名声,郎君也说他们是什么‘汉末三杰’,难道义父依仗他们不能稳定局势吗?”

以朱儁、卢植的名声,确实有可能在王允之后稳定局势。

可他们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他们太老了。”李放感慨道,“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若是这三位仍在壮年,或许天下也不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可现在不行,他们实在是太老了。”

李放将手机放到任红昌面前:“皇甫嵩老爷子如今就在长安,可他一介老朽,面对董卓也只能靠儿子挣得一条命来。至于另外两位,你自己看吧。”

任红昌接过手机来,上面详细记载了另外二人的下场。

卢植在初平三年病逝,朱儁倒是还能上战场,可他却在李傕、郭汜手中多次败北,真要出什么乱子,也很难说有什么威望能让众人心服。

王允计划虽好,可却还是和历史上一样,轻视那些大头兵。

现在是乱世,不是朝廷一纸调令就能号令天下的时候了。

真到了关键时刻,李傕郭汜这个校尉的名头,可能比朝廷的太尉还管用呢。

李放将手机收回来,悠悠长叹:“王司徒啊,他老人家是高高在上太久了,看不见下面的人了。”

“那不是还有吕布吗?义父还是选择

拉拢他。”任红昌提醒道。

“呵呵。”李放摆摆手,“没用的。”

“王司徒是并州人,吕布也是并州人,两个并州人的联合想让凉州人心服,怎么可能?况且,吕布真就是什么‘大汉忠臣’了?”

李放侧头盯着任红昌:“历史上王司徒和吕布的联合仅仅只维持了四十多天,期间还有不少时间是在应对外敌,没给二人闹矛盾的机会。要是他的计划成功了,局势稳定了下来,你真的确定他和吕布不会翻脸?”

“到时候,王司徒所依仗的这几位老臣或病或死了,吕布还有谁人能制?”

李放这话说的明白,任红昌也无话可说。

毕竟,与其相信吕布,倒不如相信历史上记载的那位刘皇叔呢。

《三国演义》说吕布三姓家奴,真实历史上的他也不遑多让,实在很难让人信任。

“那......”任红昌看向李放,认真的说道,“郎君准备怎么办?改天去说服义父改主意?”

“嗯~~~”

沉吟片刻,李放在厨房里来回踱步。

“不能这么直接去找他,不然你和他之间的关系就尴尬了,毕竟你们现在还是父女,不好有什么矛盾。”

左思右想之下,无意间瞥见客厅,李放忽的眼前一亮。

“啪!”

李放打了个响指:“我有主意了!”

任红昌急忙问道:“什么主意?”

“我要让他自己改变主意,老老实实的去把刘备召来!”

李放自信一笑,附耳对任红昌说了几句话。

任红昌有些犹豫:“这......能行吗?”

“放心好了。”李放拍了拍她的后背,“放心好了,没有不成的道理,这些事他自己也会想明白的。你别多想了,一切有我,你去歇会儿。”

推着任红昌到厨房门口,李放想让她回屋休息会儿。

任红昌一直在思考,到了门口忽然想起件事来。

“欸!”任红昌看向李放,“对了,郎君为何非要执着于让义父召那位刘皇叔来呢?是有什么别的打算吗?”

李放双手一摊:“我能有什么打算?想保住汉家天下,眼下这遍地的诸侯,你觉得还能靠谁呢?曹操、孙策、袁绍、袁术?”

听到李放念出的这些名字,任红昌恍然。

确实,除非是李放自己留下辅佐刘协和王允,否则汉室这盘棋真的很难盘活。

而且,就算是李放自己,也没这个信心。

谁敢说自己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想想可以,别真把自己给骗了。

而要找一个能兴复汉室的人,这个人还要有能力,天下诸侯还能有谁?

舍刘备之外,再无第二个了。

其余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哪怕本人不想,时局也会一步步的推着他走向篡位的流程。

刘协又还太小,也只有刘备以皇叔之名出面辅政,才能保证天下不至于落入他人之手。

最起码,要是李放和王允控制不住局面,这天下也是交到第二个“刘秀”的手中。

五胡乱华之类的事,应该是不会发生了。

这就是李放选择刘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