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萨尔浒战役:五天三战大败明军的努尔哈赤(三)

“在皇太极的命令下,苏子河上游的伏兵,立即将事先埋伏好的滚木礌石砸下,阻断并惊乱了众多明军战马,让明军军阵大乱。”

“杜松率领一万多明军精锐,被阻在苏子河谷里挤作一团。”

“为何四贝勒皇太极,没有执行赤尔哈赤原先设定的“半渡而击之”的计划,那是因为四贝勒皇太极,看到了吉林崖上“黑营”军的惊人战力。”

“当反攻的号角吹响时,“黑营”的汉人士兵,比女真八旗兵,还要更渴望战功。”

“同时,皇太极认为,如果让杜松率领明军,渡苏子河时,自己执行“半渡而击之”的话,会损坏掉架在苏子河上的浮桥。”

“届时,大贝勒代善与努尔哈赤率领的后世后金军,就会在渡河时,浪费不少的时间,于自己不利。”

“最主要的是,皇太极是能隔着苏子河,看着后金军的埋伏发起的炮击,以及大贝勒代善杀进明军大营中时的情景。”

“于是,在各种战场因素与局势,都利于后金军时,皇太极果断的改变了原来的伏击计划,而是牢牢的将杜松等明军,全部都困以吉林崖下,”

......

“回路被皇太极阻拦,吉林崖上的后金兵与“黑营”汉兵,见状更是拼命的射击攻,有甚者直接就顺着崖坡滑下,对明军展开围攻。”

“明军困在狭长谷地中,成了瓮中之鳖。”

“已知中计的杜松知道,此时只能拼命杀冲杀,才有一丝生机,加上杜松性烈如火,仍是战意冲天。”

“于是,脱下重甲,提刀立于阵前道:“入阵披坚,非壮夫事,今天中伏,我之罪也,但大明将士,岂有贪生苟活之徒。””

“随后杜松高呼“冲破建奴,杀出血路!””

“杜松率先提刀冲入敌阵,刀刃劈砍处,后金兵甲胄迸裂。他赤膊的臂膀被流矢划开深痕,血顺着刀柄滴落,却愈发勇猛,连斩三名八旗兵。”

“游击将军张大纪挺枪紧随,长枪如银蛇,连挑数名八旗兵,游击将军杨钦,也率军强冲。”

“后金八旗兵不敌,节节败退,眼看,后金八旗兵快要被冲散时,忽然,河谷两侧再次有滚木礌石滚下,将明军的追击打断。”

“就在这时吉林崖上的后金兵与“黑营”汉兵,也全都这个时候冲了下来,对明军展开困敌合围。”

“杜松率军,左冲右突,仍然杀不出重围,而皇太极也不敢下令强攻,恐遭到更大的兵员损失。”

“为了将明军困住,皇太极下令,只要杜松想率军冲突,就立即放下滚木礌石阻断明军的冲锋。”

“杜松又急又怒,却被皇太极死死缠住没能脱困。”

“当萨尔浒方向的炮声停息,自己又无法率军救援时,杜松便想要从后金军“黑营”汉兵方向,向北突围。”

“但是,这个时候萨尔浒方向,后金的大贝勒代善,已经率领后金骑兵杀了过来。”

“努尔哈赤的主要战略目标,仍然是西路军的所有器械与粮草辎重,以及杜松率领的西路军的明军精锐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