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萨尔浒战役:五天三战大败明军的努尔哈赤(三)(第2页)

“因此,从浑河方向溃逃的数千明军,努尔哈赤并没有让骑兵进行追击。”

......

“在大贝勒代善,四贝勒皇太极,率领三路后金军,对杜松率领的明军展开围杀时,杜松与西路军的结局,已经注定。”

“在《明神宗实录》,《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的记载与描述中:杜松“奋战数十余阵,欲图聚占山头”。”

“但因后金军以“四面合围”之势,对杜松部展开冲杀。”

“而在激战中,杜松身中多次战伤,仍然拼命厮杀,最终“面中一箭,落马”,“起身后仍战”直至从午时战至酉时(约6小时),杜松力战而死。”

“战后,关于苏子河的河谷战场的记载更是以“横尸山野,血流成渠”进行描述。”

“而在杜松尸体的周围更是“后金尸横遍野”,足见其死战之惨烈。”

......

“游击将军张大纪,在率部争夺吉林崖制高点时,被后金“黑营”汉军埋设的绊马索绊倒,遭乱箭穿身而死。”

“游击将军杨钦,在苏子河谷与皇太极骑兵激战,坐骑被钩镰枪砍倒后,持双刀步战至死,其尸体被明军士兵,抢回时“犹作格斗状”。”

“在这场战斗中,如杨国谓,叶文通等千总与把总级别的军官,战死高达300余名。”

“在《清太祖实录》记载后金军“斩级二万余,获骡马器械无数”,其中大部分为杜松部下精锐。”

“战死的明军士兵,基本都是在萨尔浒,吉林崖,及苏子河谷战死,而被俘者,大多数是西路军的炮兵或火器营的士兵。”

“之后,他们当中,愿意投降的,都被统一收编后金政权为其专门设立的“乌真超哈”(汉军炮兵),不愿意投降的,则是被发配至建州为奴。”

.......

“其中,明军中的朝鲜炮手李守良,在混战中躲入一处小山洞中得幸存。”

“当后金军全数北上,迎击北路军的马林部时的第二天早上,李守良爬出山洞时,皆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所惊吓到。”

“在李守良逃回朝鲜后供述道:“明军火器齐发时,后金骑兵前仆后继,人马尸骸堆如小山。””

......

“在击溃了大明西路军,并斩杀了杜松之后,虽说天色已晚,但努尔哈赤下令,让后金全军,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立即北上迎敌。”

......

“而此时的北路军马林所部,已经从了三岔儿堡(今抚顺市北),进入浑河上游,并在尚间崖(今抚顺哈达镇)驻扎,停留了几个时辰,在等叶赫部的援军。”

“吉林崖下的苏子河谷,距离尚间崖的直线距离仅仅15里左右(7.5公里),而实际距离也仅有20里(10公里)。”

“有人说,如果马林的北路军,在到达尚间崖,没有停留等待叶赫部援军六个时辰(12小时)。”

“而是直接领军继续南下,很有可能,就能解救杜松率领的西路军主力精锐了。”

“很可惜,在明军的原计划中,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3月1日,西路军的杜松将渡过浑河攻打或占据萨尔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