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满蒙之争,元传国玺,皇太极登基,“金”改“大清”(第3页)
【此时的后金大汗皇太极,为更好地整合蒙古各部,同时也为了巩固满蒙之间的联盟。】
【于是,皇太极在天聪九年(1635)年初,将原隶属于满洲八旗的蒙古牛录与新归附的蒙古部众重新编组,正式设立“八旗蒙古”制度。】
【“八旗蒙古”的旗制,官制与满洲八旗一致,成为独立于满洲八旗的军政组织。】
【但八旗蒙古的最高掌权者为皇太极,八旗蒙古的高层官员的任命,皆由皇太极指定。】
【蒙古八旗的都统官名为固山额真,分别由蒙古贵族与女真贵族,在得到皇太极的任命后担任。】
【在军事上,若无皇太极的命令,即使是蒙古贵族的固山额真,也不得擅自调动蒙古八旗的士兵。】
【由于,蒙古部族与女真部族之间,多年以来,都存在联姻关系,其社会地位,只在满洲八旗之下,远远超过汉人之上。】
......
【大明崇祯八年,即后金天聪九年(1635)四月二十八日,林丹汗之子额哲,在托里图(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向多尔衮率领的后金大军投降。】
【多尔衮在班师途中,得知大元王朝的“元传国玺”在额哲的母亲,苏泰太后的手上。】
【“元传国玺”又称“大元国宝”该玉玺以青玉为材质,交龙纽,印文为汉篆“制诰之宝”四字。】
【皇太极得知后大喜,立即命多尔衮率军护送额哲与其母苏泰返回盛京(沈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元传国玺”尚未到达盛京,皇太极便动起了心思。】
【因为皇太极与其父努尔哈赤一样,深爱《三国演义》的影响,都认为,欲要成就大业,必然要讲究“天命所归”。】
【如今蒙古归咐,皇太极若是仅仅是接过“元传国玺”,那也只是蒙古各部族名义上的大汗而已。】
【蒙古各部族名义上的大汗,又怎么可能满足到了得皇太极的野心。】
【于是,皇太极在及其谋士合谋之下,便将“元传国玺”与汉代传国玺的传说结合在一起,宣称其为“华夏历代帝王相传之宝”。】
【同时,为了能让自己的“天命所归”更符合天意。】
【皇太极又融入“水克火”的五行学说,将“明”视为火,“清”属水,暗示天命转移至后金,后金政权已经到达了将要更改国号的时期了。】
【而降金汉将孔有德等人,更是借机献媚,拍马屁称“元传国玺”为“汉时所传”,以迎合皇太极的之野心与心意。】
......
【在皇太极授意之下,多尔衮逼迫额哲与其母苏泰太后,交出“元传国玺”,并让其配合完成“传玺大典”】
【大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九月六日,皇太极亲率后金皇后,诸妃,贝勒及满蒙大臣等,以及部分降金汉人。】
【在盛京郊外一百余里的阳石木(今辽宁辽阳附近),举行了后金与大清历史上首次接玺大典。】
【大典中,后金大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列阵跪拜,蒙古的苏泰太后手捧“元传国玺”在阵前。】
【皇太极亲自捧起玉玺,率众行三跪九叩大礼,高呼宣称“此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天以畀朕,洵非偶然也”。】
【孔有德,耿仲明等降将,立即上表称此玺“乃汉时所传,迄今两千余年,大汗今日得此传国玉玺,乃天命所归。”】
【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的四月十一日。】
【皇太极在手持“元传国玺”之下,在盛京进行了祭天登基为帝的仪式与大典,正式将“金”的国号改为“大清”,将“天聪”年号,改为“崇德”,正式建立大清王朝。】
【在“汉传玉玺”,以及“天命所归”的宣演之下,皇太极正式以“大清”向“大明王朝”宣战,争夺华夏中原王朝,在法理上的正统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