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努尔哈赤的迁都辽阳第一次大规模强制推行“剃发令”(第3页)
【于是,王丙便向努尔哈赤密报“复州汉民接受明国奸细札付,图谋叛逃”。】
【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代大贝勒善率2万精兵突袭复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由于,复州起义尚未正式发动,以及刘兴祚提前知道了王丙的背叛与告密,在大贝勒善率兵到达复州之前,就已经销毁了证据。】
【加上,刘兴祚一直隐于幕后计划,王丙又无实质证据,刘兴祚得以逃过一劫。】
【刘兴祚虽躲过了一劫,但复州军民被愤怒下的后金大军,屠杀了十万之众。】
【而这,也更加坚定了刘兴祚的反金决心。】
【但刘兴祚,也因此,成为了后金政权重点监视的后金汉将。】
【复州起义失败后,刘兴祚在后金朝廷,又继续潜伏了5年,并在暗中寻找机会,向大明朝廷传递情报。】
【直至天启七年(1627)年,刘兴祚借“被后金派往朝鲜作战”之机,带着部分家人逃离后金,正式回归明朝,被明廷授予副总兵等职。】
【直到,在崇祯四年(1631),清太宗皇太极率军围攻大凌河城一战中,在突围时战死。】
......
【努尔哈赤在辽阳,第一次强制推行“剃发易服”令开始,在刘兴祚暗中主导的复州起义失败之后。】
【辽南地区的金州,复州,海州,盖州的当地汉民百姓,也皆因复州城中惨剧发生后,反抗的情况,也越加的高涨。】
【部分辽民为逃避剃发,选择逃亡朝鲜或深山,并宣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坚不受命,有剃头者,便群击杀之”】
【许多大明辽东的士绅阶人员,也将“剃发易服”为奇耻大辱,与后金政权,展开长期的斗争。】
【辽阳沈与阳,两城被攻破之时,他们当中就有不少人,想让后金政权,赶走已经腐烂的大明王朝。】
【然而,当辽阳沈阳两城被破城,被占领之后,所发生一切,都没有如他们所预料的那般美好之后。】
【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后悔了,并继续愿意保留大明汉民身份,与后金政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而,这样的斗争,自然会招来,更加残酷与血腥的镇压。】
【在朝鲜史料记载,“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
【尽管,辽东汉民的反抗激烈,但是努尔哈赤,始终未没有终止“剃发令”而是采取更为血腥与恐怖的统治。】
【大明的天启三年,后金的天命八年(1623),努尔哈赤正式颁布《剃发令细则》,规定“凡汉人男子,十日之内必须剃发,违者斩”。】
【《剃发令细则》的颁布,并没有阻止辽阳地区汉民的反抗。】
【只不过是很多汉民,不得不在明面,选择了“剃发易服”。】
【但在暗地里的反抗,却也越加的强烈,这也造就了,辽阳地区,一直都处在一个暗流动荡的局势之中。】
【直至,大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担心,突然有一天,辽阳城中,那些已经“剃发易服”汉民百姓,会突然打开城门,迎明军偷袭进城。】
【同时,也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就遭遇了,那些已经“剃发易服”汉民的突然暗杀,以及各种情况,都不太利于后金政权的因素。】
【这让努尔哈赤,第一次感觉到,身处在辽阳城中,却随时,都处在局动荡不安与紧张的情况当中。】
【当辽阳城中,已经无法通过“剃发易服”,来分辨城中的汉民百姓,谁是忠于后金,谁是想要迎大明回归的情况下。】
【再加上,辽阳的地理位置,对山海关而言,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时刻都会受到大明的山海关的直接军事威胁。】
【再加上,后金政权又无法快速的攻破,山海关外围打造的关宁锦防线等情况后。】
【努尔哈赤不得不把后金政权的都城,再次从辽阳迁回沈阳,并且将沈阳,改为盛京。】
.....
【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关于沈阳与辽阳,两城失陷的原因。】
【在后世当中,很多人认为,是大明朝堂深陷党争泥潭与内斗腐败的原因所至。】
【毕竟,在熊廷弼第二次进入辽东,并且将辽东局势稳定后,大明朝堂的党争,又自然的就波及到了辽东地区。】
【因为,辽东地区的局势,在被熊廷弼稳定之后,又自然的成为了大明朝堂上的香饽饽了。】
【这对于,已经腐败至极的文官集团而言,自然也是人人都想冲上去狠狠的咬上一口的大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