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熊廷弼整顿辽东崩局(一)(第2页)
“加上,他们喜欢修改华夏历史事件的秉性来看,估计很多被我们汉人义士刺杀的事件,都没有被了他们记载在史书中去。”
......
【对于大明王朝而言,萨尔浒战役的惨败,是打开了大明王朝覆灭的序幕。】
【因为在萨尔浒战役发生之前,大明朝廷的财政,已经陷到危机与国库空虚的困境之中。】
【努尔哈赤的突然背叛与造反,彻底的让大明朝廷财政体系,开始崩溃。】
【于是,户部尚书李汝华在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遇中时,并想要借努尔哈赤背叛与造反之机,推动大明王朝的财政改革。】
【户部尚书李汝华,在大明文官体系下,可以说算是张居正门生的弟子。】
【李汝华想要推动的财政改革,也是借鉴了张居正的“考成法”下,所演变而成的改革的措施。】
【因此“辽响加派”的前身“田赋加派”就此而生。】
【户部尚书李汝华的本意,是想要通过临时增加“田赋加派”,来解决大明财政危机的燃眉之急。】
【只是,之后的事态发生与变化,已经不是他李汝华一个人能左右的了。】
......
【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是“田赋税收加派”的首次推行,大明王朝的每亩地,加征三厘五毫(0.0035两)。】
【一年下来,田赋加派的赋银约200万两,是大明王朝此时总田赋税率,在原额的基础上,提高了约七成一(约15%)。】
【萨尔浒惨败后,辽东局势失控,明军需增兵防御。】
【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十二月,每亩再加三厘五毫,累计七厘(0.007两)。】
【年增赋银,已经额外增加至520万两,但仍不足以支撑辽东军费。】
【在辽东地区,每年突然就增加了520万两的军饷,这么大一块肥肉,大明朝廷中,所有贪婪的饕餮,都动了心思。】
【可惜,此时担任辽东经略的人,是熊廷弼。】
【熊廷弼也因此,成为了大明朝廷众多官员的眼中钉,即便是楚党官员,也不例外。】
【因为熊廷弼一开始并不赞同,继续加派田赋。】
【并且还提出了,如何解决辽东军饷缺口的办法。】
【只是,这田赋加派,虽说是以补充辽东军饷的缺口,但实际上,在这一政策后续执行上,并不是他熊廷弼,一个辽东经略能左右的朝廷国策。】
......
【万历四十七年(1619)七月,熊廷弼还没有到达辽阳就已经得知,铁岭城已经被努尔哈赤攻破被占领。】
【七月下旬,熊廷弼在辽东治所到达辽阳时,此时的辽东局势,已如“崩堤之河”。】
【萨尔浒惨败的余悸未消,开原城被攻占,铁岭又陷,这让沈阳,辽阳等重镇的军民与百姓,都陷入人心惶惶的情况当中。】
【将领畏战,士兵逃散,地方官私携家眷南逃等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连辽东经略衙门的吏员,都在偷偷打包细软,谋求其它生路。】
【而沈阳城与辽阳城中的民间,更有众多不实的舆论流言,在疯狂的流传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