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熊廷弼整顿辽东崩局(一)(第3页)

 【熊廷弼深知,此时若不雷厉风行起来,那么辽东防线将彻底崩塌。】

 【因为熊廷弼断定,此时努尔哈赤的间谍与密探等,就混迹在此时的沈阳城与辽阳城中。】

 【于是,熊廷弼在抵达辽阳当日便发布《谕辽镇将士文》。】

 【开篇之言便是“今日之辽,非战守之争,乃存亡之决”,随后,熊廷弼便开始以铁腕手段,展开了对辽东崩局的整顿。】

 ......

 【而熊廷弼整顿辽东崩局的第一把火,便是追查此前战事中的溃逃与失职行为。】

 【于是,熊廷弼在辽阳校场上,召集了全体辽东的文武官员,当场宣读核查结果。】

 【以“失律丧师”“弃城而逃”为由,下令将三名核心失职将领当众处斩。】

 【这三人,分别是开原道参政刘遇节,铁岭游击王捷与沈阳游击王文鼎。】

 【刘遇节在铁岭城陷落前,主要职责,便是负责协助铁岭守将进行防守。】

 【但是,刘遇节在知道,努尔哈赤从三岔儿堡来袭,在敌军尚未到达之时,就率先率部连夜南逃,导致铁岭城的外围防线崩溃,被熊廷弼斥为“开门揖盗之罪首”】

 【王捷,作为铁岭城守军的游击将军,未战先溃,不仅自己逃亡,还裹挟数百士兵丢弃军械南奔,直接削弱了铁岭防御力量。】

 【王文鼎,身为沈阳游击将军,在铁岭被围时,奉命率部驰援,却在中途听闻铁岭失陷,竟不战而退,导致救援计划落空,使铁岭城守军,坚守孤城殉国,罪责难逃。】

 【在《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中,刘遇节,王捷,王文鼎三人,被当众斩于辽阳校场上,“尸陈三日,军民观者数万,皆股栗”。】

 ......

 【在以斩杀溃逃与失职将军立威后,熊廷弼还弹劾了一批“托病避战”的文官,以安辽东军民之心。】

 【如,此时已经担任辽东道佥事的康应乾,因“督办粮饷不力,致前线断炊”被革职查办。】

 【沈阳同知郑国昌因“私运家眷南逃,动摇民心”被押解回京治罪。】

 【在这一系列严惩,震动辽东地区,此前“闻敌即逃”的将领不敢再擅动,观望的官吏开始各司其职,涣散的军心初步被震慑。】

 【而在《明史·熊廷弼传》中载为,“廷弼至,诛逃将数人,军民始知有军令”。】

 .......

 【当熊廷弼完成了,对辽东崩局的初步稳定之后,便开始重建辽东地区的情报网络与系统。】

 【熊廷弼深知,辽东的泥潭,不可能仅仅处置了几个,在明面上犯了过错的官员,就能盘活的。】

 【因为,努尔哈赤的虎视眈眈还在,辽东地区多年的积病仍在。】

 【想要清除,辽东地区的多年积弊,那就要重立大明朝廷对辽东地区的掌握力与威名。】

 【加之,做为此时辽东总兵的李如桢,同样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