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改革·旧例
【至于说斗争的结果,那就是高拱很快就卷铺盖走人了,张居正成为了新的内阁首辅,担任起了培养朱翊钧的重任;同时,另一个内阁大臣高仪因为这件事情大受刺激,受惊不已,呕血三日身亡。】
【张居正的权力地位无人可以动摇了。】
【但因为这件事情而备受刺激的不只是高仪一个人,还有作为皇帝的朱翊钧——前面我们便说过,作为幼帝登基,朱翊钧本来就相当敏感,也因此,才能敏锐察觉出高拱的态度问题,从而对高拱产生不满和厌恶之情。】
【而张居正这件事情,同样在朱翊钧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在这一连串的动荡之下,朱翊钧的心里面彻底埋下了多疑的种子,“专权之疑,深中帝心”“以终其世”,一辈子都是这样,没有改变。】
【而一个过度多疑、同时还极度重视自己的权柄的皇帝,其实对于朝廷来说,也不能算是什么非常好的事情——虽然单纯只说这一点,未必有多坏……】
【但是早期的朱翊钧,还算是很有作为,并且确实取得了成果——虽然事情大都是张居正主持处理,但是他这个皇帝到底没有拖后腿……别说张居正掌握实权,明朝到底还没有到了那种王朝末年权臣横行而大权旁落的地步,所以如果当时朱翊钧非要拖后腿的话,还是真的能拖到的……】
【总之,就是张居正推动了改革,试图解决明朝这么些年来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积弊,不说彻底解决吧,但至少要给明朝延续延续国祚啊。】
【而和宋朝的王安石改革等等改革不一样,张居正的这一系列改革,那确实是取得了成果。】
“单纯的多疑,确实未必就一定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但如果这个皇帝不能控制自己的多疑,不能正确使用自己的额多疑……”刘彻对于多疑本身,确实不觉得如何,在他看来,大部分性情和能力都不算是绝对的负面,只看如何利用了。
就像是多疑——说句实话,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那是或多或少都有点多疑的。
当然,或多或少,就是有的人多疑的程度轻一点,有的人重一点……太重了当然不好,但是太轻了其实也不太好。皇帝嘛,其实有时候就是要有怀疑一切的心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