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改革·旧例(第2页)

但是,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多疑,正确使用自己的多疑,那才是关键。

如果在用人的时候,能够克制自己的多疑,该用就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没问题;如果在有些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己的多疑敏锐地发现问题,那就很好了。

这就是克制自己的多疑,和多疑的正确用法了。

如果能做到,那么多疑绝对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儿,不管是对皇帝本人,还是对朝廷来说。

刘彻承认,他本人其实也有点多疑,但是他敢于承担付出信任后的问题,敢于付出信任,能够克制自己的多疑,能够通过自己的多疑早早就察觉到各种问题……

他就不觉得自己的性格有任何问题。

但是这朱翊钧……看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这人的多疑,最后多半是造成了些不良后果的。
 

“……嗯,权臣的影响吗?还是说,还有太后这方面的影响?”

【很重要的改革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关于朝政的“考成法”,目的是为了提高朝廷的办事儿效率,提高运转速度,官员们们都老老实实的,把自己该完成的事情按期完成、尽快完成,并且不能互相推诿,每件事情都专门交给负责的人,让他们没有推诿的余地;且还要互相监督……】

【大家别看这上面说的内容好像没什么好说的,不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在明朝——别的朝代就不说了,就说明朝——这还真的不是这样。】

【倒不是说明朝的律法中就没有相应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还是需要落实才能算是规定的。但是它们什么时候能够落实呢?或许,太祖年间?再加上永乐年间?反正,至少到了如今,这些规定在大部分情况下,几乎就是一纸空谈。】

【极少的还能被落实的时候,那属于特殊情况——可能这事儿太大了必须得有人承担责任,可能今天皇帝心情不好一定要追究到底,可能惹怒了上官上官报复……但是总体来说,这最终“被落实”的官员,也一定是要看看身家背景的。】

【因此,这个考成法的改革非常重要,也非常深切地反映出了当时明朝的官场情况,至于说有多大用处、利弊如何,那是另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