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大逆·义军(第3页)

 这么做的,那不仅不可能成功,在道义上,同样是落于下风的!

 放在大明这里,虽然朱元璋自己是难得的从底层爬起来的皇帝,他也不忌讳谈及自己的出身,但是绝对忌讳再宣扬什么太祖的发家方式、忌讳让百姓们也效仿自己……

 可是那后来的那个朝廷呢?

 之前就觉得他们对这种造反,啊,起义的态度怪怪的,和大明、乃至其他的各个朝廷都不一样,貌似没有什么相关的忌讳,没有说什么不可谈及,也没有说是要教化百姓们,让百姓们知道这是绝对不可取的、绝对错误的行为。

 ……综合来看,总感觉还是相当赞同赞赏——不仅体现在这几个故事对这几场起义的评价上, 还体现在了这个石碑上。

 在大明,或者在其他任何一个朝廷,朱元璋可以肯定,如果这地方真的被朝廷官府立了一块儿碑,那这块儿碑上面刻的字,那也一定不是什么正面的话,或者是“某某贼……”,或者是“妄窃名号,自干天诛者”,或者是记载朝廷对这些人的处置……

 总归,不可能是什么正面赞赏的内容。

 但是这日后这个朝廷呢?他们是什么态度?“义军公墓”,义军!公墓!

 这是一座公墓,是墓地,是被明确划分出来的墓地,而不是胡乱堆叠的乱葬岗之类的存在。

 而什么人能够被称作是义军?是义师,是义兵,是为了正义而战的军队才能被这么称呼。而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是为正义而战?外敌入侵之时,抵挡外敌的军队;忠君爱国,为了家国而战的军队……

 按照这样的定义,无疑,这什么徐鸿儒的部众是一定不能算的。

 他们并不抵御外敌,也不是忠君爱国为了家国而战,他们是反对朝廷,他们是造反作乱,他们是为祸一方,搅乱天下!

 怎么能够算是义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