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再次干预

“徐大人拿汉唐说事,怕是忘了汉唐迁民的教训!”刘一燝立刻接话,“汉武帝迁民朔方,耗资亿万,百姓流离失所,差点激起民变;唐太宗迁民西域,因水土不服,死者十之三四,最后不得不将剩余百姓迁回。前车之鉴犹在,徐大人为何视而不见?”


 “刘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显平立刻反驳,“汉武帝迁民虽耗资,可朔方安定后,为汉朝抵御匈奴提供了根基,后世才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唐太宗迁民西域,虽有死伤,可西域各族归附,丝绸之路复通,朝廷岁入大增。那些暂时的困难,比起长远的好处,算得了什么?”


 他顿了顿,掰着指头数道:“再说近的,洪武帝时期,迁民山西至河北、河南,当时也有大臣反对,说百姓不愿动。可朝廷给了田、给了粮,最后迁去的百姓安居乐业,河北、河南的荒地尽开,原本在暴元统治之下的荒芜之地,如今成了成了富庶之地。永乐帝迁民北京周边,也是一样的道理——哪次迁民不是克服困难,最后成了好事?”


 “洪武帝、永乐帝时天下初定,百姓本就流离,迁民是顺势而为;如今中原安稳,强行迁民,是逆势而动!”赵南星反驳道,“山西迁民时,是因为山西少灾,百姓多,而河北、河南因战乱人口少,是‘填坑’;如今辽东是因为战乱人口少,可中原是安稳之地,这能一样吗?百姓在中原有家有业,谁肯去辽东受苦?”


 “怎么是强行?”徐沐阳出列道,“朝廷是‘招迁’,不是‘强迁’。愿意去的,给好处;不愿去的,绝不勉强。那些在中原没地种、没饭吃的百姓,得知去辽东能得四十亩地,还能免赋税,怕是求之不得。赵大人总说百姓不愿,怕是没问过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吧?”


 “你怎知我没问过?”赵南星激动起来,“我去年巡按山东,见过多少百姓守着祖宅不肯走?就算穷,也舍不得离开祖坟!你给再多地,他们也不愿去!”


 “那是没给够希望!”袁弘道,“若祖宅旁边就是饿死的风险,祖坟周围都是荒地,他们还会守着吗?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自然会选!”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徐党这边,周显平引经据典,从《汉书·食货志》里的移民记载,讲到唐、宋的垦荒章程,把历朝迁民的好处数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