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积极响应(第2页)

 三十几户也有一二百人了,日头沉到西边的树梢后,土场上的人渐渐散了,都急着回家收拾东西——有的要去地窖里刨些存着的红薯干,有的要去给老屋的梁木上个油,虽说带不走,但也算是如个念想,盼个念想。

 这一去,恐怕一辈子都回不来了,但是留在这也是真的活不下去,先不说什么外族入侵,也不说当地官员的压榨,就是那时不时起义的义军也够他们受的了。

 但凡能吃饱饭,他们也不想离开孤独,实在是在这儿没有活下去的希望,历来征战死伤者最多的就是百姓,朝廷的军队杀,叛军也杀,普通老百姓想要在这乱世过活,真是难啊!

 王二麻则拉着媳妇往家跑,“得把那把老犁带上!爹传下来的,刨地好使!”

 沈文魁站在榆树下,看着众人匆匆又雀跃的背影,张吏目递过来一碗水:“大人,歇会儿吧。没想到徐大人的名声这么管用,上午我还捏着把汗呢。”

 沈文魁喝了口水,喉间的燥意消了些,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道:“不是名声管用,是人心盼着管用。百姓要的哪是名声?是实打实的地,是能填饱肚子的粮,是给娃一个活法。徐大人当年在鲁南做的那些事,早把‘信’字种在他们心里了。”

 张吏目点头:“也是。方才那孙管家来搅和,要是换个没根基的官,指不定真被他说动了,可这些乡亲一口一个‘徐大人不会骗咱’,那是打心眼儿里信。”

 “嗯。”

 正说着,远处传来几声吆喝,是赵狗剩带着几个后生跑来了,手里拎着捆柴,还提着个瓦罐。“沈大人!张吏目!俺们家灶上热了锅玉米糊糊,还有俩贴饼子,您二位垫垫肚子!”赵狗剩把瓦罐往地上一放,热气“腾”地冒出来,混着玉米的香。

 陈老汉也颤巍巍地端着个粗瓷碗过来,碗里是两个煮鸡蛋,“大人,俺家老婆子攒的,给娃留的,今儿个高兴,您吃。”

 沈文魁看着瓦罐里冒着热气的糊糊,看着粗瓷碗里圆滚滚的鸡蛋,鼻子一酸。他在京里时,宴席上的山珍海味吃了不少,却没哪样比得上这碗糊糊暖心。他没推辞,接过碗,掰了半块贴饼子递给陈老汉:“大爷,咱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