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蓝(幻想小说)山野漫游者龙

第27章 中国南极科考队探秘威德尔海(第2页)

 晨会结束,队员们迅速各就各位。巨大的“东方红三十号”调整着航向,驶向第一个预定作业站。

 深海的探针一Ctd与采水作业是一项精细的工作,这也是科考作业的核心环节之一,就是利用Ctd罗宾森采水系统进行海洋水文要素的剖面测量和海水样品采集。

 巨大的金属支架将Ctd簇(包括Ctd主体、多瓶采水器及其他传感器)缓缓吊放至船舷外,然后精准地放入冰冷的海水中。

 在海洋作业组的监控屏幕上,随着Ctd的下潜,海水温度、盐度、深度、溶解氧、叶绿素浓度等数据开始实时传回,绘制出一条条揭示海洋层化结构的关键曲线。威德尔海的海水结构异常复杂,表层较冷的融冰水、下层的绕极深层暖水(Cdw)以及接近海底的极冷高盐的底层水,共同构成了驱动全球气候引擎的重要部分。

 队员们紧盯着数据曲线,当Ctd下潜至预定深度(有时可达海底数千米处),他们便远程触发指令,关闭特定层次的采水瓶,捕获该深度的海水样本。这些珍贵的水样将被送往船上的各类实验室,进行营养盐分析、同位素测定、溶解无机碳系统参数分析、微生物dnA测序等,用以深入研究海洋酸化、碳循环、生产力及生态系统功能。

 李旭扬队长时常会来到作业甲板,关注Ctd作业的进展。他深知,这些看似重复的操作,每一次下潜、每一次采样,都是在为构建南极海洋变化拼图添上一块不可或缺的碎片。

 而冰芯之谜则是读取气候变化的档案,与此同时,海冰组的队员们乘坐小艇,抵达了计划中的冰上作业点。尽管是夏季,威德尔海依然遍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浮冰和冰山。选择一块足够稳定、厚度适宜并且能代表区域特征的扁平海冰(或称冰盘),是冰芯钻取作业的前提。

 队员们穿着厚重的防寒救生服,操作着便携式冰钻。随着钻头缓缓深入冰层,一段段圆柱形的冰芯被提取出来。海冰如同大自然的记录者,封存了形成时的海水化学成分、大气沉降物(如粉尘、污染物)、以及过去数年的气候信息(通过氧同位素比率等)。分析冰芯的物理性质(如晶体结构、密度)和化学组成,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海冰的生长与消融过程、其对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更长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趋势。

 除了钻取冰芯,队员们还测量了冰面的反照率(albedo)、积雪特性(如有)以及冰下海水的基本参数。这些数据对于改进气候模型中极地冰-汽相互作用的参数化至关重要。

 探寻生命之迹是对极地生态的守望,…

 威德尔海虽然环境严酷,却并非生命禁区。相反

 组的队员们通过多种手段监测着这里的生态系统。

 在Ctd采水的同时,他们也会采集水样用于微型和

 纳米浮游生物的分析。他们还使用不同网目的浮游

 生物网进行垂直拖网或oblique拖网,收集从磷虾

 幼虫到各种浮游动物的样本。南极磷虾

 (euphausia superba)是南极食物网的基石,其

 种群动态直接关系到鲸鱼、海豹、企鹅等高等捕食

 者的生存状况,也是科考队重点监测的对象,

 底栖生物拖网则从海底获取了丰富的生物样本,包

 括海绵、海鞘、海星、奇特鱼类等,揭示了深海极

 端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