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2章 无畏擒龙(187)(第3页)
“吴畏……”张思甜的眼眶湿润了,她能感觉到那道金光里蕴含的熟悉气息,是他在守护着她。
她钻进溶洞,身后传来铜面的咆哮和金光爆炸的巨响。溶洞里漆黑片,只有墙壁上的青铜灯在感应到归墟水时亮起,照亮了前方的路——尽头的石台上放着个水晶棺,里面躺着个熟悉的身影,青黑色的皮肤,额头上的太阳纹,正是吴畏!
“是魂器!”张思甜冲到水晶棺前,能感觉到里面的人还有微弱的心跳,“他的身体……竟然被魂器保存下来了!”
水晶棺的旁边放着块青铜板,上面刻着与镇墟坛相同的文字:“魂归其位,双煞合一,方得始终。”
张思甜突然明白,所谓的“最后的钥匙”,不是物,而是人——吴畏的身体被魂器保存,他的魂魄被定海神针束缚,只有让两者合一,才能彻底消灭混沌之气的本源。
溶洞外传来剧烈的震动,铜面显然炸开了洞口,正朝着这里冲来。张思甜握紧青铜匕首,看向水晶棺里的吴畏,又看向定海神针的方向,那里的金光越来越亮,显然吴畏的魂魄也在感应到身体时变得活跃。
“吴畏,醒醒。”张思甜将掌心贴在水晶棺上,归墟水的力量顺着指尖涌入,“我们该回家了。”
水晶棺里的吴畏突然睁开眼睛,瞳孔里闪过青黑色的光芒,与定海神针的金光遥相呼应。
故事,才刚刚开始。
水晶棺里的吴畏睁开眼时,张思甜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那双眼睛里的青黑色光芒明明灭灭,像黑水河底摇晃的灯笼,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吴畏独有的煞气波动,陌生的是眼底深处藏着的金色纹路,与定海神针的光芒如出一辙。
“思甜?”吴畏的声音沙哑得像生锈的门轴,他抬起手想触碰她的脸,水晶棺却
突然亮起蓝光,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这是……哪里?”
张思甜的手指按在棺壁上,能感觉到里面传来的心跳,与定海神针的律动完美同步:“是归墟之眼的魂器在保护你。它用混沌之气的本源滋养了你的身体,又用定海神针的力量锁住了魂魄,让你处于生与死的中间态。”她指向青铜板上的文字,“要让你完全醒过来,需要……”
“需要混沌之气和昆仑之魂的力量彻底融合。”吴畏突然接话,他的瞳孔里闪过无数画面——定海神针镇压煞气的场景,镇墟坛吸收魂魄的过程,甚至还有混沌之气在东海归墟深处的低语,“魂器在我脑子里灌了太多东西,像有两个声音在打架。”
溶洞突然剧烈震动,铜面的狂笑从入口传来:“果然在这里!吴畏,你这条漏网之鱼,终于肯现身了!”碎石从洞顶落下,砸在水晶棺上发出沉闷的响声,蓝光屏障出现了一丝裂痕。
张思甜将青铜匕首横在胸前:“他想把你和魂器一起带走,用你的身体当混沌之气的容器。”她注意到吴畏的手背上浮现出与铜面相似的青铜纹路,“你的身体正在被煞气侵蚀,必须尽快离开水晶棺!”
吴畏盯着自己的手背,纹路里的青黑色正在蔓延,与眼底的金色形成拉锯:“魂器的锁链没断,我离不开。除非……”他看向张思甜的银镯子,“用你的血和定海神针的力量同时冲击屏障,或许能炸开一条缝。”
铜面己经冲到溶洞中央,他的青铜剑上缠着黑色的煞气,显然吸收了守夜人残余的力量,剑刃划过地面,留下一道冒着白烟的痕迹:“别白费力气了!归墟之眼的煞气浓度是外面的十倍,张家人的血在这里只会加速失效!”
张思甜突然冲向铜面,匕首带着归墟水的蓝光首刺他的咽喉。铜面侧身躲开,青铜剑横扫过来,却在离她三寸的地方被道金光挡住——是定海神针的力量!张思甜的银镯子正对着洞口的方向,那里的海平面上泛起金色的涟漪,显然吴畏的魂魄在借助神针发力。
“没用的!”铜面狞笑着加大力气,青铜剑上的煞气越来越浓,金光屏障渐渐凹陷,“定海神针离这里太远,他撑不了多久!”
水晶棺里的吴畏突然剧烈挣扎,手背上的青铜纹路开始反噬,刺破皮肤渗出黑血。黑血滴在水晶棺上,与蓝光屏障产生剧烈反应,竟烧出一个小孔。“就是现在!”他对着张思甜大喊,“把血滴进小孔!”
张思甜咬破指尖,鲜血顺着小孔渗进水晶棺。红与蓝的碰撞让屏障瞬间炸裂,吴畏纵身跃出,青黑色的皮肤在接触空气的瞬间泛起白烟,却在金光的包裹下迅速恢复正常。他接住张思甜递来的青铜匕首,刀柄上的太阳纹与他掌心的疤痕完美契合,煞气与金光在刃口交织成螺旋状的纹路。
“混沌之气的本源藏在归墟之眼的最深处。”吴畏的声音里多了份沉稳,显然两个声音己经暂时达成平衡,“铜面想把我推下去当祭品,唤醒真正的‘海煞’。”
铜面的脸色骤变:“你怎么知道海煞?”
“魂器告诉我的。”吴畏握紧匕首,体内的力量开始涌动,“海煞是混沌之气与东海怨灵的结合体,比昆仑之魂和混沌之气加起来还可怕。古蜀人用魂器和定海神针双重封印,就是怕它出世。”
溶洞的地面突然裂开,露出底下深不见底的黑渊,里面传来无数怨灵的嘶吼,正是海煞的气息。铜面突然转身冲向黑渊,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个青铜容器,里面装着从守夜人基地带的混沌之气本源:“就算我得不到,也要让所有人陪葬!”
吴畏纵身追上,匕首带着螺旋纹路刺向铜面的后心。铜面却突然转身,故意让匕首刺穿自己的肩膀,同时将青铜容器扔进黑渊:“你看,是你帮我启动了海煞!”
黑渊里的嘶吼突然变得凄厉,无数黑色的触手从深渊里伸出,像条巨蛇般缠住铜面,将他拖向黑暗深处。铜面的惨叫声渐渐消失,显然被海煞吞噬了,但那些触手并未停下,反而朝着吴畏和张思甜蔓延过来,所过之处,岩石都被腐蚀成粉末。
“快走!”吴畏拉着张思甜往溶洞外跑,黑渊里的海煞气息越来越浓,归墟之眼的石壁开始剥落,露出里面的青铜骨架——原来整个溶洞都是古蜀人用青铜铸造的“镇煞笼”,现在正被海煞的力量逐渐瓦解。
跑出溶洞时,海平面上的金色涟漪己经变成巨大的漩涡,定海神针的光芒忽明忽暗,显然在与海煞对抗。张思甜的银镯子指向远处的一座小岛:“海疆图上说那里有座‘回魂坛’,能暂时切断煞气与活物的联系!”
两人跳上
停在岸边的快艇,引擎刚启动,就看见黑渊里的触手己经冲出溶洞,像条黑色的巨龙,朝着定海神针的方向飞去。定海神针的金光突然爆发,与触手碰撞在一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整个东海的海水都在沸腾。
“回魂坛需要双魂共鸣才能启动。”吴畏的目光落在张思甜的银镯子上,又看了看自己掌心的疤痕,“我们必须同时注入力量,否则镇煞笼一破,海煞会蔓延到整个南海。”
快艇在巨浪中颠簸,张思甜紧紧握着吴畏的手,能感觉到他体内的两种力量还在拉锯,青黑色的皮肤时不时浮现,又被金光压下去。她突然想起爷爷笔记里的一句话:“归墟水至柔,煞气至刚,刚柔相济,方为正道。”
“别抵抗它。”张思甜将额头抵在吴畏的胸口,“让煞气和金光顺着血脉流动,像黑水河的潮汐一样,有涨有落才正常。”
吴畏闭上眼睛,按照她说的放松身体。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青黑色与金色的光芒不再对抗,反而像阴阳鱼一样开始旋转,在他体内形成一个稳定的循环。快艇突然平稳下来,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在保护着他们,穿过滔天巨浪,稳稳地停在回魂坛所在的小岛岸边。
回魂坛比镇墟坛更小巧,坛中央的凹槽里嵌着块阴阳鱼形状的玉佩,一半漆黑如墨(煞气),一半洁白如玉(归墟水)。吴畏和张思甜同时将手按在玉佩上,两种力量顺着掌心涌入,玉佩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芒,一道光柱首冲云霄,与定海神针的金光连成一线。
黑渊里的触手突然停滞,像是被无形的剪刀剪断,纷纷落入海中化作黑烟。定海神针的光芒重新稳定下来,海平面上的漩涡渐渐平息,归墟之眼的溶洞不再震动,显然海煞被暂时压制住了。
但吴畏的脸色却变得凝重,他能感觉到玉佩里传来的警示——回魂坛的力量只能维持七天,七天后如果找不到彻底消灭海煞的方法,它会带着更恐怖的力量卷土重来。
“古蜀人的笔记说,海煞的本源是‘未完成的魂器’。”张思甜指着玉佩上浮现的文字,“当年他们想铸造能同时容纳煞气和归墟水的容器,却失败了,反而催生了海煞。要消灭它,必须完成这件魂器。”
吴畏看向远处的定海神针,金光中似乎藏着什么东西,正在缓缓靠近。他突然明白,古蜀人留下的真正“钥匙”,不是魂器,也不是回魂坛,而是他和张思甜——一个融合了煞气与昆仑之魂,一个继承了归墟水与张家人血脉,他们的结合,才是完成魂器的最后一块拼图。
海平面上的金光中,渐渐浮现出一艘青铜船,船头刻着与三星堆神树相同的符号,正是古蜀人当年用来运输魂器的“归墟号”。船上的青铜匣里,躺着半块残缺的魂器,与归墟之眼的那半块能完美拼合。
“它在等我们。”吴畏握紧张思甜的手,掌心的旋转光芒与青铜船产生共鸣,“完成魂器的地方,就在东海归墟的最深处。”
快艇朝着青铜船驶去,身后的回魂坛光芒渐渐黯淡,显然力量正在流失。张思甜看着吴畏眼中稳定旋转的双色光芒,突然明白这场跨越千年的守护,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使命,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从伏羲氏到古蜀人,从吴家人到张家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平衡着天地间的刚与柔。
青铜船的甲板上,青铜匣缓缓打开,半块魂器在金光中微微颤动,像是在等待最终的融合。吴畏和张思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心。他们知道,七天后的决战,才是真正的考验,而完成魂器的代价,或许比想象中更沉重。
海面上的风越来越大,吹动着他们的衣角,也吹动着未完成的魂器。远处的归墟之眼再次泛起黑气,显然海煞正在积蓄力量,等待着第七天的到来。
故事,正朝着未知的深海,继续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