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7章 无忧无律(42)(第2页)
我看着他手里的遥控器,知道他没有说谎。我深吸一口气,对李教授和老张说:“李爷爷,老张,你们赶紧报警,让警察去救那些老人。我跟他去十三陵,等找到机会,我会联系你们的。”
“小满,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老张着急地说。
“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我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跟着穿黑色风衣的男人上了面包车。车子缓缓启动,朝着北京的方向驶去。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心里充满了忐忑。十三陵比明孝陵更加危险,里面的机关也更加复杂,我一个人能应付吗?
车子行驶了大约五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北京。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把我带到一家隐蔽的客栈,关在一个房间里。房间里没有窗户,只有一盏昏暗的灯泡,墙角放着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你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就去十三陵。如果你敢逃跑,那些老人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他说完,就锁上门离开了。
我坐在床上,掏出藏在鞋底的青铜罗盘——幸好他没有搜我的身。罗盘指针在房间里转动了一圈,最终指向北方——是十三陵的方向。我想起爷爷日记里的一句话:“十三陵地宫,以‘明’为钥,以‘孝’为门,明孝相合,方能入内。”看来,要进入十三陵的地宫,需要用到爷爷给我的青铜罗盘和顾家的某种信物。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在想,李教授和老张有没有报警?警察有没有找到那些老人?明天去十三陵,我该怎么应对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和他的手下?还有,十三陵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接着是钥匙开门的声音。我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满,快醒醒!”
我睁开眼睛,看到李教授和老张站在我面前,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几个警察。“李爷爷,老张,你们怎么来了?”我激动地坐起来。
“我们报警后,警察通过监控找到了这辆面包车的行踪,一路跟到了北京。那些老人也已经被救出来了,都很安全。”李教授笑着说,“现在,我们要去十三陵,阻止影子组织的人找到宝藏!”
我们跟着警察,悄悄离开了客栈,朝着十三陵的方向驶去。车子在夜色中行驶,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紧张。十三陵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影子组织的人会不会已经到达了那里?我们能赶在他们之前找到宝藏,保护好国家的文物吗?
车子到达十三陵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景区里还没有游客,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巡逻。我们跟着警察,悄悄地来到十三陵的核心区域——长陵。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
青铜罗盘的指针在长陵的宝城前疯狂转动,宝城的城墙高达十米,上面长满了杂草,看起来非常坚固。“宝藏应该藏在宝城下面的地宫里。”李教授指着宝城的城墙说,“不过地宫的入口非常隐蔽,一般人根本找不到。”
我们在宝城周围搜索了半天,终于在城墙的东南角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洞口,洞口周围的杂草被人清理过,显然影子组织的人已经进去了。“我们快跟上!”警察队长带头走进洞口,我们跟在他身后,小心翼翼地朝着地宫的方向走去。
地宫的通道里漆黑一片,只有手电筒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通道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墙壁上的砖块布满了裂缝,时不时有泥土掉落。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地宫的入口,入口处有一扇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龙纹图案,看起来非常壮观。
石门的旁边站着几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他们看到我们,立刻掏出匕首,朝着我们扑过来。警察们赶紧掏出枪,对准他们:“不许动!我们是警察!”
穿黑色西装的男人吓得不敢动,纷纷放下匕首,举手投降。我们走进地宫,看到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正站在一个巨大的铁箱前,手里拿着一把金色的钥匙,准备打开铁箱。“你们怎么会在这里?那些老人呢?”他看到我们,惊讶地问。
“那些老人已经被我们救出来了,你别再痴心妄想了!”我握紧青铜罗盘,“这些宝藏是国家的,不是你的私产,赶紧放下钥匙,跟我们去自首!”
他冷笑一声,把钥匙插进铁箱的锁芯里:“自首?我顾家人为了这批宝藏,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可能放弃?今天就算是死,我也要把宝藏带走!”他说完,就要打开铁箱。
就在这时,地宫的顶部突然开始掉落石块,墙壁上的裂缝越来越大。“不好!地宫要塌了!”警察队长大喊着,拉着我们朝着出口跑去。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想要跟着我们跑,却被掉落的石块砸中了腿,倒在地上。
我们跑出地宫,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地宫的入口被石块彻底堵住,把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埋在了里面。“终于结束了!”老张喘着气,擦了擦脸上的汗。
我却皱起眉头,刚才在了你地宫里的时候,我看到铁箱的旁边还有一个隐蔽的洞口,洞口里泛着微弱的光芒,像是还有另一间墓室。而且,青铜罗盘的指针还在转动,指向那个洞口的方向。
“李爷爷,老张,你们看,地宫的里面还有一间墓室!”我指着坍塌的入口说,“而且青铜罗盘的指针还在转动,说明那里还有宝藏!”
李教授和老张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坍塌的入口处有一个微弱的光点。“我们不能就这么离开,必须找到那间墓室,把所有的宝藏都找出来,交给国家。”李教授坚定地说。
警察队长也点了点头:“我们现在就联系文物局,让他们派专业的团队过来,清理坍塌的石块,寻找那间墓室。”
我们在十三陵的宝城前等待着文物局的专业团队,心里充满了期待。顾家的宝藏到底还有多少?那间墓室里藏着什么秘密?我们能顺利找到所有的宝藏,保护好国家的文物吗?
十三陵长陵的宝城前,晨光正透过云层洒在斑驳的城墙上,我手里的青铜罗盘仍在微微发烫,指针穿透坍塌石块的缝隙,固执地指向地宫深处那抹微弱的光点。文物局的专业团队带着重型设备赶来时,李教授正蹲在坍塌处,用小刷子清理石块上的泥土——他在一块断裂的青石板上发现了熟悉的顾家族徽,鹰喙衔着的铜钱纹路里还嵌着半片金箔,显然是从铁箱里散落出来的。
“这石板是地宫第二层的承重石,”李教授指着石板边缘的榫卯结构,“说明里面确实有第二间墓室,而且规模不会小。顾家人当年应该是利用长陵地宫的原有结构,又扩建了暗室,专门用来存放这批宝藏。”
文物局的张局长蹲下身,仔细观察着族徽:“从金箔的氧化程度来看,这批宝藏至少在里面藏了两百年。现在最麻烦的是,坍塌的石块太多,重型设备无法直接进入,只能靠人工清理,速度会很慢。”
我突然想起爷爷日记里提到的“地脉共鸣”——守陵人能通过血脉感知地脉走向,找到地宫的薄弱点。我将手掌贴在坍塌的石块上,闭上眼睛,试着调动体内的守陵人血脉。很快,一股微弱的震动从掌心传来,顺着手臂蔓延到胸口的守墓令,守墓令瞬间发烫,与青铜罗盘形成了奇妙的共鸣。
“我知道哪里有薄弱点!”我睁开眼睛,指向宝城城墙的西侧,“那里的地脉能量最弱,而且靠近地宫的通风道,只要从那里打个洞,就能绕开坍塌区域,直接进入第二间墓室。”
张局长立刻安排工人按照我指的方向挖掘。工人们用洛阳铲小心地钻探,每挖一米就用探测器检查一次,生怕触发隐藏的机关。老张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时不时凑过来问:“沈丫头,你说这第二间墓室里会有什么?会不会有朱元璋当年用过的玉玺?”
我笑着摇头:“顾家的宝藏以明清两代的文物为主,玉玺这种国宝应该在故宫博物院里。不过说不定会有一些皇家赏赐的字画,比如唐伯虎、文徵明的真迹。”
挖掘工作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当钻杆终于穿透土层,传来“咚”的一声闷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工人小心翼翼地扩大洞口,一股带着檀香的冷气从洞口涌出,里面隐约传来滴水的声音。
李教授第一个拿着手电筒钻进洞口,我和张局长紧随其后。通道狭窄而潮湿,墙壁上的砖块布满了青苔,每隔几米就有一个通风口,月光从通风口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走了大约十分钟,通道突然变得宽敞起来,眼前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微型浮雕,浮雕的右下角刻着“顾家藏”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