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3章 尸易无限(98)(第3页)


 庆功宴结束后,吴贤站在米兰的街头,望着远处的阿尔卑斯山。月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纱。他拿出手机,给国内的家人发了一条消息:“下一站,撒哈拉沙漠。我们会带着新的发现回来。”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后,他转身走进夜色中,准备迎接下一场新的挑战。


 米兰街头的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吴贤收起手机,转身回到酒店。房间里,苏湄正对着电脑整理撒哈拉沙漠的考古资料,屏幕上显示着一片广袤的黄色沙丘,标注着几个疑似古代遗址的红点。“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提供的卫星图像,这三个区域的地表有明显的人工建筑痕迹,而且在沙丘下检测到了金属反射信号,很可能存在古代文明的遗迹。”苏湄指着屏幕说。


 周明远则在一旁擦拭着考古工具,他拿起一把洛阳铲,笑着说:“终于要去撒哈拉了,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这片沙漠,这次终于能亲自去探索了。”玛丽安翻开印第安纳·琼斯的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位穿着探险服的男子站在沙漠中的一座石碑前,背景里能看到金字塔状的建筑轮廓。“这是琼斯1927年在撒哈拉探险时拍的照片,他在笔记里提到,这座石碑上的符号与埃及金字塔的象形文字完全不同,更像是一种未知的古代文字。”


 第二天,团队乘坐飞机前往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摩洛哥小镇。抵达后,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他们换乘越野车,向着沙漠深处进发。沙漠里的白天酷热难耐,地表温度超过50摄氏度,车轮碾过沙丘,扬起漫天黄沙。到了夜晚,温度又骤降到零下,众人只能围着篝火取暖。


 经过三天的艰难跋涉,团队终于抵达第一个疑似遗址区域。苏湄操作无人机进行航拍,从空中可以清晰看到,沙丘下隐藏着一座巨大的环形建筑,直径约100米,周围分布着数十个小型建筑遗迹。“这很可能是一座古代城市的遗址!”吴贤兴奋地说,立刻带领团队开始发掘。


 发掘工作进行到第五天,周明远在环形建筑的中心区域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符号,与玛丽安照片里琼斯发现的符号一模一样。吴贤用软毛刷清理掉石碑表面的沙土,符号逐渐清晰——有的符号像展翅的飞鸟,有的像奔腾的骏马,还有的像闪烁的星星,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有几分相似,但又更加复杂。


 “我们需要将这些符号记录下来,带回国内进行解读。”苏湄拿出相机,对石碑进行全方位拍摄。就在这时,远处的沙丘上出现了几辆车的影子,车速很快,朝着遗址方向驶来。“是‘圣蛇会’的人!”周明远立刻拿起望远镜,看到车身上印着黑色的蛇形标志。


 吴贤当机立断:“苏湄,你继续记录符号;周明远,你和玛丽安负责将已发掘的文物转移到安全区域;我来拖延他们。”说完,他拿起一把考古铲,站在石碑前,做好了应对准备。


 “圣蛇会”的车停在遗址旁,下来十几名武装人员,为首的正是“乌鸦”。“没想到你们还敢来撒哈拉,这次看你们往哪跑!”乌鸦冷笑着,指挥手下向遗址发起进攻。吴贤利用沙丘和发掘坑作为掩护,与“圣蛇会”成员展开周旋。周明远和玛丽安则趁机将文物装上越野车,准备撤离。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远处突然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是国际刑警组织的支援!”苏湄大喊。“圣蛇会”成员见状,立刻上车逃跑。国际刑警组织的直升机紧追不舍,最终在沙漠边缘将他们全部抓获。乌鸦被押走前,恶狠狠地说:“你们别得意,‘圣蛇会’不会就此消失的!”


 国际刑警组织的探员告诉吴贤:“我们收到线报,‘圣蛇会’的残余势力计划在埃及开罗举办一场非法文物拍卖会,拍卖一批从撒哈拉沙漠盗掘的古代文物,其中包括几件与你们正在研究的符号相关的器物。”吴贤立刻决定:“我们必须前往开罗,阻止这场拍卖会,将文物追回。”


 团队马不停蹄地赶往开罗,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很快摸清了拍卖会的地点——一座位于郊区的私人别墅。拍卖会当天,吴贤和玛丽安伪装成买家,混入别墅。别墅内灯火辉煌,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贩子齐聚一堂,大厅中央的展柜里摆放着各种古代文物,其中一件青铜鼎上刻着的符号,与撒哈拉遗址石碑上的符号完全一致。


 拍卖会开始后,青铜鼎被推上拍卖台,起拍价高达1000万美元。吴贤举起号牌,与其他买家展开激烈竞价。当价格拍到5000万美元时,吴贤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这些文物都是从撒哈拉沙漠非法盗掘的,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场拍卖会是非法的!”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圣蛇会”的成员试图控制局面,但早已埋伏在别墅外的警方立刻冲进来,将他们全部抓获。团队成功截获了所有拍卖文物,包括那件刻有符号的青铜鼎。经过鉴定,这些文物的年代距今约8000年,与撒哈拉遗址的年代相近,是研究古代沙漠文明的重要实物证据。


 埃及文化部长为了感谢吴贤团队的帮助,特意邀请他们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地下库房里,团队看到了一批从未对外展出过的古代文物,其中一件黄金面具上刻着的符号,与撒哈拉遗址和青铜鼎上的符号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符号很可能属于一个横跨非洲和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我们对这个文明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埃及考古专家说。


 团队决定将撒哈拉遗址的符号、青铜鼎上的符号以及黄金面具上的符号进行系统对比研究。苏湄将所有符号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符号可以分为三类:天文符号、动物符号和人物符号,而且符号的组合方式与中国甲骨文的“会意字”极为相似。“比如这个由‘太阳’和‘人’组成的符号,很可能代表‘祭日’的意思,与甲骨文里的‘旦’字有相似的含义。”吴贤说。


 为了进一步解读符号,团队前往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与甲骨文专家合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们成功解读出了部分符号的含义,这些符号记录了古代文明的农业生产、祭祀活动和天文观测等内容。“这个古代文明很可能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天文历法,而且与中国的早期文明存在着密切的交流。”甲骨文专家兴奋地说。


 就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时,团队收到了来自南美洲秘鲁的消息——秘鲁考古学家在印加文明遗址的一处洞穴中,发现了一批刻有类似符号的石器,年代距今约7000年。“这说明古代文明的交流范围可能覆盖了全球,从非洲撒哈拉到南美洲秘鲁,从欧亚大陆到南极大陆,都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吴贤立刻召集团队,决定前往秘鲁进行进一步探索。


 抵达秘鲁后,团队在印加文明遗址的洞穴中看到了那些石器。石器上的符号虽然与撒哈拉遗址的符号略有差异,但核心结构完全一致,尤其是代表“水”和“火”的符号,与中国甲骨文的“水”“火”二字几乎相同。“这绝不是偶然!”苏湄激动地说,“我们正在揭开一个全球性的古代文明交流网络的神秘面纱。”


 团队在洞穴中还发现了一批陶器,陶器的造型和纹饰与中国仰韶文化的陶器极为相似,尤其是“彩陶人面鱼纹盆”,与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如出一辙。通过碳十四检测,这些陶器的年代与仰韶文化的年代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证明了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广泛而深入的,他们不仅传播了符号和技术,还传播了文化和艺术。”吴贤说。


 为了还原古代文明的交流路线,团队联合全球多个国家的考古机构,开展了“全球早期文明交流网络”研究项目。他们通过对不同地区出土文物的成分分析、符号解读和年代测定,绘制出了一张古代文明交流路线图——这条路线从非洲撒哈拉出发,经过欧亚大陆,抵达中国黄河流域,再跨越太平洋,到达南美洲秘鲁,甚至可能延伸到了南极大陆。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后,在全球考古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不少学者表示,这一发现将重新书写人类文明史,证明人类早期文明并非孤立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中不断进步。


 研究项目结束后,团队受邀参加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全球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论坛上,吴贤分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文物保护经验,呼吁全球各国加强合作,共同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探索古代文明的奥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对吴贤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文明的新窗口,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推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论坛结束后,团队收到了来自中国敦煌研究院的紧急消息——莫高窟第323窟的唐代“张骞出使西域图”壁画出现了严重的起甲和霉变,急需修复。“‘张骞出使西域图’是莫高窟唐代壁画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场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吴贤立刻带领团队赶回敦煌。


 走进莫高窟第323窟,吴贤看到壁画的表面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起甲,部分颜料层开始剥落,霉变的痕迹也在不断扩散。敦煌研究院的李教授解释:“近期敦煌地区降雨较多,洞窟内的湿度明显升高,导致壁画出现了这些病害。”


 吴贤立刻制定修复方案:“我们先用去离子水软化起甲的颜料层,再用纳米级的黏合剂将颜料层重新黏结到地仗层上,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壁画表面,进行防霉处理。”修复工作开始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小心翼翼地进行操作。每修复一平方厘米的壁画,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经过一个月的日夜奋战,“张骞出使西域图”壁画终于恢复了原貌。壁画中的张骞手持符节,带领随从穿越沙漠,前往西域的场景再次变得清晰生动,色彩也恢复了往日的鲜艳。李教授看着修复后的壁画,感慨地说:“你们不仅修复了壁画,更守护了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未来,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


 就在团队准备离开敦煌时,玛丽安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邮件:“在太平洋的一座偏远岛屿上,发现了一处古代文明遗址,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带有明显的东方文化特征,怀疑与中国古代文明有关。我们希望你们能前往探索。”


 吴贤看着邮件中的照片,照片里的文物是一件陶瓷碗,碗身上刻着的符号与撒哈拉遗址和秘鲁洞穴中发现的符号极为相似。“看来我们的探索之旅还没有结束,下一站,太平洋岛屿!”吴贤笑着说,眼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