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1章 尸易无限(136)(第3页)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云南大理离这里千里之外,段氏皇族墓在苍山脚下,雨季的山路满是泥泞,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白蚁”,而且写本佛经怕虫蛀,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大理国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白蚁的装备,白蚁药得撒在暗格周围,再带些防虫网,把佛经裹起来。而且苍山的雨季积水多,得带些抽水机,把暗格里的积水抽干。另外,暗格的‘木锁’是大理国的‘榫卯锁’,锁上刻着‘风花雪月’四个字,得按‘风、花、雪、月’的顺序解开榫头,我已经让林浩查了‘风花雪月’的大理写法,记熟了顺序。”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段氏皇族墓的卫星图:“我查了,段正淳墓在苍山的‘中和峰’脚下,墓的封土堆上长着一棵‘古茶树’,你们找到古茶树,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咱们得趁雨季的游客少,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太阳能的,晚上八点后会断电,咱们那时候再行动。”
达来听到要去大理,眼睛里满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苍山洱海了!我在草原上练的平衡感,走泥泞路肯定没问题,还能帮你们扛抽水机,遇到白蚁,我先撒药,保护佛经。”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青稞酒泛着淡黄色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琼结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雅砻河谷的风还在轻轻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送别。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西藏的山南,到云南的大理,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西藏的草原,到云南的山地,再到大理的坝子。远处的苍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洱海像一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坝子中央,段氏皇族墓的封土堆在苍山脚下,像一座沉默的守护者。
我抱着装有吐蕃金印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氧气瓶,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云南大理的段氏皇族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段正淳墓暗格里,又有多少大理国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银鎏金冠和写本佛经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大理站时,初秋的细雨正斜斜地织在洱海上,远处的苍山被云雾裹着,只露出青灰色的山尖,段氏皇族墓所在的中和峰脚下,古茶树的叶子在雨雾里泛着油绿,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和湿润的泥土味。林浩刚下车就撑开伞,还不忘摸了摸背包里的白蚁药:“这大理的雨下得真绵,山路肯定滑得很,咱们的防滑鞋可得踩稳了,别摔了把银鎏金冠磕了。”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水抽机检查了一遍电源线,指尖沾了点雨丝:“段正淳墓的暗格在古茶树的榫卯锁刻着‘风花雪月’,‘风’字榫头在左边,‘花’字在右边,‘雪’字在上,‘月’字在下,得按这个顺序掰,错一个榫头就会卡住,我昨晚在民宿的木头上画了记号,你们再记一遍。另外,写本佛经怕潮,得用密封袋装好,再塞几包干燥剂,别让雨水渗进去。”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听着远处洱海的浪涛声:“我听到中和峰方向有山泉水的流淌声,暗格里的积水可能就是山泉渗进去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段氏皇族墓是‘苍山龙脉’的核心,暗格卡在‘木脉’上,地气纯但‘湿煞’重,是雨水和古茶树的根系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护着佛经不被白蚁咬。而且古茶树的‘根系’扎得深,挖的时候别伤了根,不然会被景区的人发现。”
我们在中和峰附近找了家白族风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白族阿姨,姓金花,家里以前在苍山脚下种茶:“段正淳墓晚上五点闭馆,闭馆后会有护林员巡逻,他们七点会到山下的茶社喝茶,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暗格的青石板上有个‘小凹槽’,是当年工匠留的,方便撬开,你们找到凹槽,就省劲多了。”
金花阿姨还给我们泡了苍山雪茶:“喝这个能祛湿气,你们每天喝两杯,去墓区就不怕受潮了。另外,古茶树旁边有块‘界碑’,上面刻着‘段氏祖茔’,你们找到界碑,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等雨停,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县城的五金店买了两卷防水胶带和几包大号密封袋,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湿度计;林浩网购了几把窄头铁锹和一卷细钢丝绳,钢丝绳能把青石板吊起来,避免砸到暗格里的文物;老烟枪则把水抽机的吸水管剪成合适的长度,反复试验抽水速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段氏皇族墓踩点,摸清了护林员的巡逻路线和古茶树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掰榫卯锁,确保到时候能按顺序解开。
出发那天,晚上七点半,雨终于停了,我们背着装备向段氏皇族墓走去。夜色里的中和峰格外安静,只有山泉水的流淌声和虫鸣声,古茶树上的水珠偶尔滴下来,落在石板路上发出“滴答”声。我们走到古茶树旁边,找到界碑,开始用铁锹挖青石板周围的泥土,泥土很湿,挖起来很费力,我们轮流用力,挖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石板上的小凹槽。
阿古拉用铁锹插进凹槽,轻轻一撬,青石板“吱呀”一声被撬开一条缝,里面果然有积水!林浩赶紧把水抽机的吸水管伸进去,按下开关,积水顺着水管慢慢抽出来,抽了半个多小时,才把水抽干。
老烟枪用手电筒照进暗格,里面放着一个银色的盒子和几卷用黄麻纸包裹的东西,银盒上刻着大理国的花纹,黄麻纸包裹的形状像佛经,正是我们要找的银鎏金冠和写本佛经!我戴上无菌手套,钻进暗格,先把银盒拿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顶银鎏金冠,冠上镶嵌着南红玛瑙和绿松石,正是段氏皇族的礼帽!接着又把黄麻纸包裹拿出来,展开一卷,上面的梵文经体清晰可见,正是写本佛经!
我们把银鎏金冠放进密封袋,再塞进干燥剂,写本佛经则用防水胶带缠好,避免受潮。刚想把青石板盖回原位,突然,远处传来护林员的手电筒光束——是我们抽水机的声音太大,被下山的护林员听到了!“谁在那里?!”护林员的喊声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快把石板盖好!”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青石板推回原位,用泥土把缝隙填好,再踩平,确保看不出痕迹。钻进旁边的灌木丛,护林员的手电筒光刚好扫过我们刚才的位置,我们屏住呼吸,等护林员走远,才抱着东西向民宿跑去,山路很滑,我们互相搀扶着,生怕摔倒。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银鎏金冠和写本佛经放在铺着软布的桌子上,金花阿姨看到银鎏金冠,激动得捂住嘴:“这是段氏皇族的宝贝啊!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银鎏金冠上的南红玛瑙是从四川运过来的,特别珍贵!”她赶紧联系了大理市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看到文物后,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文物装进专业的文物运输箱,还说要把这两件文物送到大理州博物馆展出,让更多人了解大理国的历史文化。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金花阿姨做了一桌白族菜,有酸辣鱼、乳扇沙琪玛、洱海虾,还有一壶青梅酒。林薇喝了一口青梅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西夏王陵——李元昊墓秘穴”。“我在古籍里看到,西夏王陵的‘李元昊墓’,鎏金铜牛是西夏的祭祀用品,用纯铜打造,外面鎏金,西夏文碑刻上刻着李元昊的登基诏书,是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文物,”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宁夏银川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宁夏银川离这里千里之外,西夏王陵在贺兰山脚下,深秋的风沙大,秘穴里可能有“流沙陷阱”和“碎石机关”,而且西夏文碑刻很脆弱,不能受震动,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西夏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沙的装备,防风镜和防尘口罩得每人备两份,再带些防沙网,避免流沙灌进秘穴。而且秘穴的‘碎石机关’是西夏人做的,石门后面有碎石堆,一开门就会掉下来,得用木板挡住。另外,秘穴的‘石锁’是西夏文锁,锁上刻着‘大白高国’四个字,得按西夏文的顺序触摸,我已经让林浩查了西夏文的写法,记熟了顺序。”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西夏王陵的卫星图:“我查了,李元昊墓在西夏王陵的‘三号陵’,墓的封土堆像个‘金字塔’,秘穴在封土堆的‘西侧’,那里的土层颜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是灰褐色的。咱们得趁西夏王陵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红外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红外信号屏蔽了,再用黑布把监控镜头盖住。”
达来听到要去银川,眼睛里满是向往:“我早就想看看贺兰山了!我在沙漠里练的防沙经验,到时候肯定能用上,还能帮你们扛防沙网,遇到流沙陷阱,我先把探杆插进去,探清深度。”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青梅酒泛着淡黄色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大理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洱海在灯光下泛着波光,苍山的云雾还没散,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祝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云南的大理,到宁夏的银川,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云南的山地,到贵州的丘陵,再到宁夏的平原。远处的贺兰山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西夏王陵的封土堆像一座座沉默的金字塔,静静卧在贺兰山脚下。
我抱着装有银鎏金冠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防风镜,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宁夏银川的西夏王陵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李元昊墓秘穴里,又有多少西夏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鎏金铜牛和西夏文碑刻在等着我们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