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1章 尸易无限(176)(第2页)

作为论坛的发起者之一,阿依古丽站在开幕式的舞台上,看着台下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思绪不禁回到了十年前。那时她刚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第一次以“小小守护者”代表的身份参加国际交流;而现在,她已经成为九层妖楼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任,肩负着推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传承的重任。

“各位伙伴,”阿依古丽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不仅是为了交流文物保护的经验,更是为了传承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九层妖楼的申遗成功告诉我们,文化遗产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希望我们能以这次论坛为起点,共同成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入主题交流环节。来自埃及的少年穆罕默德,分享了他参与金字塔周边生态保护的经历:“我们组织了‘沙漠植树’活动,在金字塔周围种植耐旱的沙棘和椰枣树,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减少了风沙对金字塔的侵蚀。这是我们从九层妖楼的‘文物+生态’保护模式中学到的经验。”

来自意大利的少女索菲亚,则展示了她和团队用3d打印技术复刻的古罗马斗兽场模型:“我们参考了九层妖楼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用高精度扫描设备记录斗兽场的每一处细节,再通过3d打印制作模型,让更多人能近距离了解斗兽场的历史。未来,我们还计划和中国的伙伴合作,制作‘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合集’模型。”

阿依古丽认真倾听着每一位青少年的分享,时不时记录下精彩的观点。论坛间隙,她遇到了当年寄沙棘果的小姑娘——如今的她已经成为格尔木市第一小学的校长,这次特意带着学校的“小小守护者”团队来参加论坛。

“阿依古丽姐,你还记得这个吗?”校长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玻璃盒,里面装着两颗沙棘果,一颗是当年她寄给博物馆的,另一颗是今年新晒的,“这两颗沙棘果,见证了我们从‘小小守护者’到文化传承者的成长。现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文物保护角’,孩子们会定期去博物馆做志愿者,还会自己编写文物故事绘本。”

阿依古丽接过玻璃盒,心里满是感动:“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我们当年播下的种子,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未来,我们还要一起努力,让更多孩子爱上文化遗产,守护文化遗产。”

论坛的最后一天,全体青少年代表共同发起了《丝绸之路青少年文物保护倡议书》,承诺将以实际行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丝路精神。他们还一起在九层妖楼周边种下了12棵“友谊树”,每棵树上都挂着代表不同国家的铭牌,象征着不同文明的友好交流。

论坛结束后,阿依古丽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由九层妖楼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联合丝绸之路沿线10个国家的文化机构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项资助。这笔资助将用于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建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据库”,整合沿线各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资源;二是开展“青少年文物保护人才培养计划”,为沿线各国培养专业的文物保护人才;三是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节”,通过展览、演出、论坛等形式,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为了推进这些工作,阿依古丽组建了一支跨国团队,成员来自中国、埃及、意大利、伊朗等多个国家。团队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完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据库”。他们邀请了各国的文物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沿线的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化扫描和数据整理,包括中国的九层妖楼、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伊朗的波斯波利斯遗址等。

在整理九层妖楼的数据时,团队有了意外的发现。通过最新的Ai修复技术,他们成功还原了之前在七层图腾墙发现的汉代织锦碎片上的完整图案——除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织锦上还绣着西域各国的图腾,包括匈奴的狼图腾、突厥的鹰图腾、楼兰的骆驼图腾等,图案栩栩如生,生动展现了汉代西域各国与中原的文化融合。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阿依古丽激动地说,“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汉代西域文化的了解,也为研究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我们要把这个修复成果纳入数据库,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据库”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数据库了解到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有位来自美国的学者,通过数据库查阅了九层妖楼的数字化资料后,专门来到格尔木,希望能和阿依古丽的团队合作开展研究:“我一直对丝绸之路的贸易史很感兴趣,九层妖楼的文物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希望我们能一起挖掘更多关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历史细节。”

在推进数据库建设的同时,“青少年文物保护人才培养计划”也顺利启动。阿依古丽的团队与北京大学、埃及开罗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了文物保护、考古学、文化遗产管理等专业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为沿线各国的青少年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

来自伊朗的少年阿里,是第一批参加培训的学员。他从小就对波斯波利斯遗址的历史感兴趣,梦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在培训中,他学习了文物数字化扫描、考古发掘技术、文物修复等知识,还跟着中国的专家一起参与了九层妖楼周边的考古勘察工作。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阿里兴奋地说,“中国的文物保护技术非常先进,尤其是数字化保护和Ai修复技术,给了我很多启发。未来,我想把这些技术带回伊朗,用于波斯波利斯遗址的保护和研究,让更多人了解波斯文明的魅力。”

2042年,首届“丝绸之路文化节”在格尔木隆重举办。文化节期间,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来自沿线各国的艺术家们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歌舞,文物专家们举办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展览,青少年代表们则展示了他们制作的文化创意作品。

文化节的重头戏,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展”。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观众仿佛置身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长河中,能“亲眼”看到汉代的骆驼商队穿越戈壁、古罗马的使者访问西域、波斯的商人与中原的工匠交换货物的场景。展览中还展示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最新成果,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查阅沿线各国文化遗产的详细资料,甚至能“沉浸式”体验九层妖楼、金字塔等文化遗产的内部结构。

“这个展览太震撼了!”一位来自法国的观众说,“我以前只在书本上了解过丝绸之路,今天通过这个展览,才真正感受到丝绸之路的魅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真是太奇妙了。”

文化节期间,阿依古丽还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已经98岁高龄的吴老狗。虽然吴老狗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还是坚持要来参加文化节。阿依古丽推着轮椅,陪着吴老狗参观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展”,给他讲解最新的文物保护成果。

当看到全息投影中重现的汉代西域商队场景时,吴老狗的眼里泛起了泪光:“没想到啊,我这辈子能看到这么多关于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能看到这么多年轻人为文化传承努力。贤儿(吴贤)要是还在,一定会很开心的。”

阿依古丽握紧吴老狗的手,轻声说:“爷爷,吴贤叔叔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我们会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守护好九层妖楼,守护好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

吴老狗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是文化遗产的希望。”

文化节结束后,阿依古丽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来信,信中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创新模式,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搭建了重要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表示,将把这个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阿依古丽拿着来信,站在九层妖楼前,望着远处的戈壁滩。夕阳的余晖洒在妖楼上,给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她想起了吴贤、李建国、吴老狗,想起了所有为九层妖楼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付出努力的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的九层妖楼,已经成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阿依古丽知道,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继续完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据库”,要培养更多的青少年文物保护人才,要举办更多的“丝绸之路文化节”,要让丝绸之路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但她也相信,只要有一代又一代的“守护者”接力,只要有不同文明的友好交流,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让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戈壁滩上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沙棘的清香,也带着文化传承的希望。远处的“友谊树”已经长成了小树苗,在风中摇曳,像是在为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传承喝彩。阿依古丽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将和全世界的伙伴们一起,继续守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书写更多关于文明、友谊与传承的美好故事。

2045年的初秋,格尔木的天空格外澄澈,九层妖楼考古遗址公园的“友谊林”已郁郁葱葱,当年青少年代表种下的树苗,如今已能为游客遮挡戈壁的烈日。阿依古丽站在林中最高的那棵胡杨树下,手里拿着一份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邀请她作为中国代表,分享九层妖楼及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