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7章 归墟迷途(52)(第2页)
海桩翁拄着潮音鼓赶来,用鼓槌敲了敲老林的手腕,印子瞬间泛黑:“这是‘礁母缠’,三天内要是不把镯子还回去,珊瑚粉会钻进血脉,人就会变成珊瑚的养料。”他从怀里掏出个贝壳,里面装着些白色的粉末,“这是‘醒魂贝粉’,暂时能压着粉毒,要根治,还得去瀛洲山的鲛人冢取骨螺粉,唤醒礁母的神智,让她自己解了缠。”
沈砚想起小鲛人说的守礁鲛,赶紧去找它。小鲛人正在码头的礁石上晒太阳,尾巴上沾着的珊瑚粉比之前更多,看见沈砚,立刻跳进水里,衔来片更大的珊瑚礁碎片,碎片上刻着“鲛冢”二字,旁边还有行细小的纹路,像是地图。“守礁鲛在冢门口,要答三个题,错了就不让进。”小鲛人用尾巴拍了拍水面,“第一个题是‘岱舆山沉时,盐神用什么封的浊眼’,第二个是‘员峤山的镇岛玉藏在哪’,第三个……我不知道,守礁鲛没说。”
众人立刻准备去鲛人冢的东西:苏晚娘带着影镜、桃木剑和三块盐神佩,海桩翁背着潮音鼓和醒魂贝粉,沈砚把《东海渔民俗志》和札记塞进布囊,还特意带上了老林捞到的珊瑚枝——说不定能当信物。小鲛人则在前面引路,尾巴划出淡蓝的水痕,像条活的航线。
船行至瀛洲山附近时,海面突然泛起层淡红的雾,雾里飘着无数细小的珊瑚虫,落在船板上就化成红色的粉末,正是礁母的“引魂粉”。苏晚娘赶紧点燃影灯草,草叶的绿光在雾中散开,珊瑚虫纷纷退去,露出前方片巨大的珊瑚礁,礁体泛着暗红的光,像块巨大的血玉,正是鲛人冢的入口。
入口处立着块巨大的珊瑚石,石上坐着只半人半鲛的生物——守礁鲛。它的上半身是男子模样,皮肤泛着银蓝的光,下半身是鲛尾,尾巴上缠着圈骨螺壳,手里握着根珊瑚杖,杖尖对着沈砚一行人:“想进冢取骨螺粉,先答我的题。”
“第一题,岱舆山沉时,盐神用什么封的浊眼?”守礁鲛的声音像海浪撞击珊瑚,带着股古老的厚重感。
苏晚娘立刻回答:“用三块盐神佩,分别镇在盐脉、海眼和鲛人居,三佩合一方能封浊眼。”守礁鲛点点头,珊瑚杖尖泛起淡蓝的光,算是通过。
“第二题,员峤山的镇岛玉藏在哪?”
沈砚掏出妈祖庙找到的玉牌:“藏在妈祖庙的妈祖像裙摆下,玉牌上刻着‘员峤’二字,能引沉岛的清气。”守礁鲛接过玉牌,仔细看了看,又递回来,杖尖的光更亮了。
“第三题,瀛洲山的礁母,本是哪个朝代的盐工?”
这题问住了众人,沈砚赶紧翻札记,里面只写着“礁母为盐工所化”,没提朝代。小鲛人突然跃出水面,对着守礁鲛比划:“是……是宋朝的,我爷爷说过,礁母的银镯子是宋朝的‘缠枝纹镯’。”守礁鲛的眼睛亮了亮,珊瑚杖往旁边一移,让出条路:“答对了,进去吧,骨螺粉在冢中央的‘螺台’上,别碰旁边的珊瑚,那是礁母的发丝变的。”
走进鲛人冢,里面比想象中宽敞,墙壁上嵌着无数夜光贝,照亮了整个冢内。地面铺着白色的珊瑚沙,踩上去软软的,像是踩在雪上。冢中央的螺台上,摆着个玉盒,里面装着淡白的粉末,正是骨螺粉,盒盖上刻着缠枝纹,和老林说的银镯子纹路一模一样。
沈砚刚要拿起玉盒,旁边的珊瑚突然动了起来,无数红色的“发丝”从珊瑚里钻出来,缠住他的手腕。守礁鲛的声音从冢外传来:“是礁母的执念,她在找自己的银镯子,把镯子还给她,她才会让你拿骨螺粉!”
苏晚娘赶紧让老林把银镯子递过来——老林怕镯子有问题,一直揣在怀里。沈砚接过镯子,放在螺台上,镯子刚碰到骨螺粉,就发出阵淡红的光,周围的珊瑚发丝慢慢退去,露出礁母的虚影:她穿着宋朝的盐工服,手里捧着个盐罐,对着螺台深深鞠躬,然后化作道红光,钻进珊瑚礁里。
“快拿骨螺粉走!”海桩翁突然大喊,冢内的夜光贝开始闪烁,“礁母的执念散了,鲛人冢要塌了!”众人赶紧拿着骨螺粉往外跑,刚出冢口,身后的珊瑚礁就“轰隆”一声,塌成了堆碎块,只留下块完整的珊瑚石,上面刻着“谢君还镯”四个字。
回到渔港时,老林的手腕已经开始发黑,沈砚赶紧用骨螺粉混着醒魂贝粉,涂在他的印子上。粉末刚接触皮肤,就发出“滋滋”的声响,印子慢慢变淡,最后彻底消失。老林活动了下手腕,笑着说:“不疼了!也不麻了!多谢各位!”
可就在这时,小鲛人突然对着蓬莱山的方向尖叫,尾巴不安地摆动。苏晚娘掏出照海木,木面映出蓬莱山的景象:原本覆盖着厚冰的山尖,此刻裂开道巨大的冰缝,黑色的浊气从缝里涌出,冰缝周围的冰层上,爬满了细小的冰蛛,正朝着渔港的方向移动。
“是冰蜃醒了!”海桩翁的脸色变得惨白,“老辈人说,蓬莱山的冰蜃吸了千年的浊气,能吐冰雾,雾里的冰蛛能冻住人的魂魄,比影蜃和礁母更厉害!札记里说,要封冰蜃,得用‘双佩温冰’,也就是岱舆和蓬莱山的盐神佩,可我们还没找到蓬莱山的盐神佩!”
苏晚娘翻着札记,突然指着页角落的小字:“这里写着,蓬莱山的盐神佩藏在‘冰眼’里,冰眼是冰蜃的心脏,要想靠近,得用‘火珊瑚’做的护心镜,火珊瑚只长在瀛洲山的沉礁下,我们刚从那边回来,没看见啊!”
小鲛人突然跳进水里,很快衔着块红色的珊瑚回来,珊瑚上泛着淡淡的火光,正是火珊瑚。“沉礁下有很多,我帮你们采。”它尾巴一摆,又钻进水里,这次带回来个更大的火珊瑚,足够做面护心镜。
渔民们立刻行动起来:会木工的用沉木做镜架,会锻造的用火珊瑚熔铸镜片,苏晚娘则在镜架上刻上盐神佩的纹路,沈砚翻着《东海渔民俗志》,在空白页上写下:“瀛洲山礁母,宋盐工所化,以骨螺粉醒魂,还镯解缠;蓬莱山冰蜃,千年浊气所聚,需火珊瑚护心镜,双佩温冰方可封……”
护心镜做好时,蓬莱山方向的冰雾已经飘到了渔港附近,空气温度骤降,船板上结了层薄冰,冰面上还爬着几只细小的冰蛛,一碰到火珊瑚镜,就化成了水。海桩翁敲了敲潮音鼓,鼓音低沉,压过了冰雾的呼啸:“阿砚,阿晚,你们一定要小心,冰蜃的冰雾能乱人心智,护心镜也只能撑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内要是找不到冰眼,就赶紧回来!”
沈砚接过护心镜,镜面泛着淡红的光,能照出自己的影子,影子周围缠着层淡淡的火光,像是层保护罩。小鲛人在前面引路,尾巴划出的水痕在冰雾中格外显眼。船行至蓬莱山附近时,冰雾更浓了,能见度不足三尺,只能靠小鲛人的指引慢慢前进。
突然,船身剧烈震动起来,一只巨大的冰蛛从冰雾中钻出来,蛛身泛着淡蓝的光,腿上缠着冰丝,对着渔船扑过来。苏晚娘举起桃木剑,剑身上的符光亮起,火珊瑚镜的光也同时射向冰蛛,冰蛛惨叫一声,化成了堆碎冰。可更多的冰蛛围了上来,它们的蛛丝像无数根冰针,朝着渔船射来。
“用盐神佩!”沈砚掏出三块盐神佩,佩玉发出金光,冰蛛一碰到金光就化成了水。小鲛人趁机加快速度,渔船冲出了冰蛛的包围,终于看到蓬莱山的冰缝——冰缝宽约丈余,里面泛着黑色的浊气,冰眼就在冰缝的最深处,泛着淡蓝的光,像颗巨大的冰珠。
冰蜃的虚影在冰眼周围游动,它的身体由无数冰丝组成,嘴里吐着冰雾,一看到沈砚一行人,就发出声刺耳的尖叫,冰雾瞬间变得更浓,冰缝周围的冰层开始震动,像是要塌下来。
“快戴护心镜!”苏晚娘把护心镜递给沈砚,自己也戴了一块,“冰雾要来了,别呼吸!”冰雾扑过来时,护心镜的火光瞬间暴涨,挡住了冰雾的侵袭,镜面上结了层薄冰,很快又被火光融化。
沈砚握着三块盐神佩,慢慢靠近冰眼,冰蜃的冰丝不断袭来,都被佩玉的金光挡住。冰眼越来越近,能看到里面藏着块白色的玉牌,正是蓬莱山的盐神佩,佩玉被冰丝缠着,慢慢失去光泽。
“用双佩温冰!”苏晚娘大喊着,掏出岱舆山的盐神佩,沈砚也掏出蓬莱山的盐神佩,双佩合在一起,发出耀眼的金光,射向冰眼。冰眼周围的冰丝瞬间融化,冰蜃发出声惨叫,身体开始变得透明,最后化成了道淡蓝的光,钻进冰眼里。
冰眼的浊气渐渐消散,露出里面的白色石料,石料上刻着“蓬莱守冰”四个字。四块盐神佩合在一起,化作道光柱,射向归墟深处,归墟五山的方向同时亮起金光,像是在呼应着这道光柱。
众人松了口气,摘下护心镜,镜面上的火光已经变得很淡。小鲛人跃出水面,嘴里衔着片冰眼的碎片,碎片上泛着淡蓝的光,能照出归墟深处的景象:归墟的中央,五座沉岛的浊眼同时闭合,本源石上的黑气彻底消散,露出里面的白色石料,石料上刻着“五山归一,四海平安”八个字。
可就在这时,火珊瑚镜突然裂开道缝,沈砚看到归墟深处,本源石的旁边,不知何时出现了个小小的冰核,核内泛着淡淡的黑气,像是颗刚发芽的种子,正慢慢吸收着归墟的寒气。苏晚娘握紧桃木剑:“看来浊气还没彻底散尽,只要有执念在,就会有新的邪祟。”
小鲛人突然对着归墟中央比划:“那里……那里有座城,是盐神的城,城门口刻着‘归墟主’三个字,里面藏着第五块盐神佩,能彻底封了浊气。”
沈砚握紧手里的四块盐神佩,佩玉传来阵温热,像是在呼应第五块佩玉。他翻开《东海渔民俗志》,在空白页上写下:“蓬莱山冰蜃已封,归墟五山浊眼皆闭,然本源石旁有冰核,藏浊气种子;盐神之城在归墟中央,有第五块盐神佩,待寻……”
船行回渔港时,冰雾已经消散,阳光洒在海面上,泛着金色的光。渔民们在码头等着他们,海桩翁递过来一碗热米酒,里面放了点龙盐:“累了吧,喝口暖暖身子。老辈人说,归墟的事没个完,可只要有人守着,就不怕。”
沈砚接过米酒,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四肢百骸。远处的归墟中央,盐神之城的方向泛着淡淡的金光,像是在召唤着他们。他知道,这次的危机虽然解决了,但归墟的秘密还有很多,盐神之城、第五块盐神佩、冰核里的浊气种子,都等着他们去探索,守护归墟的路,还远远没有结束。
苏晚娘从听潮楼里翻出张新的海图,上面标注着归墟中央的位置:“下次我们去盐神之城,得准备更多的火珊瑚,还有盐神佩的拓片,说不定城里有更多的规矩。”沈砚点点头,把《东海渔民俗志》放进布囊,里面的四块盐神佩、火珊瑚镜、骨螺粉发出淡淡的光,像是在为下一次的冒险,积蓄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