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老夫要参你一本(第2页)

“不错,此卷《“道”即纲常,“助”在礼序》,立论纯正,深得理学精髓,中正平和,亦是上佳。”另一位指着司徒荣的卷子附和。

张明哲端坐一旁,神情看似放松,看得却十分认真,心里却不太期待,他与李仁德虽称不上好友,但同事多年,他的喜好他也是清楚的,不用看都能猜到一二。

他并未急于推出自己看重的,而是等李仁德推荐的几份被大致认同后,才缓缓开口。

“德轩兄所选,确为本届翘楚,根基扎实,气象不凡。”

他话锋一转,将另外几份卷子也推向中央,数量虽少,却不会让人轻视。

“然本届亦有数卷,见解独到,或切中时务,或发人深省,亦不可忽视。诸位不妨也看看这几份。”

房考官们再次传阅。

他推出的卷子,风格多彩,角度清奇,传阅下去立马引起了一阵阵讨论。

“此卷《论“得道者多助”》另辟蹊径,以‘仓廪实而知礼节’破题,详论商贸物价、民生安定为凝聚民心之本,数据详实,切中时弊,务实之风令人耳目一新。只是……对‘道’之本源阐发稍弱,略显市侩功利。”

但是比起稳扎稳打挑不出问题的卷子,这类出奇制胜的自然有人不看好,但自然也有人看好。

“我倒不这么认为,此卷角度倒是令老夫颇为惊喜,所谓民生无小事,以小见大,市侩不也是民生?”

两人虽未直接争论起来,气氛却隐隐带上了火药味。

这边还未吵起来,那边又有人开口了:

“此卷好啊!文采斐然,思接千古,气象宏大,有老庄逸气。”

他旁边的房考官看了一眼开口之人,冷哼一声,慢悠悠开口。

“此卷通篇玄理思辨,于具体施政实务着墨不多,不过是纸上谈兵,有何好称赞的?”

“你们不会又要选个刘子涵出来吧?”

这位房考官口中的刘子涵便是江停与周元熙在文华殿的先生刘文藻,此人才子风流,引得京中贵女爱慕追捧,不可避免的也遭了不少人的嫉妒。

最开始夸赞的房考官翻了个白眼。

“再出一个子涵先生又如何?至少人家子涵先生品德高尚,从不背后编排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