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价值千金的承诺


  苏长青站在讲话台上,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不禁微微一笑。

  对于这种情况,他并没有感到意外。

  因为,如今的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是绝不会因为工作发愁的。

  自从高考恢复以来,一直到两三年前,大学毕业生都是包分配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或者说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毕业后就会被国家分配到各个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岗位上,而且基本上都是机关干部,或者企业里待遇优渥的管理岗。

  而在两三年前,这种情况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国家提出了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革。

  以前的毕业分配制度,强调的是“服从国家安排”,对个体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就业要求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多。

  这种毕业分配的模式,在以前的特定时期内,起到了推动人才流动和资源调配、协调不同行业和地区利益的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后,其弊端也越来越地显现了出来。

  在国家统一分配的情况下,毕业生、学校与用人单位不能事先了解、互相选择,容易造成人才配置与岗位的不适应,不利于调动学校、个人和单位这三方的积极性。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只有接收的义务,没有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否需要,全部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分配,这就很容易造成他们在不需要人的时候接受了大量毕业生,造成人才积压浪费,又或者在急需要人才的时候,却得不到人才分配的指标,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齐聚文学

  而对于学校来说,统一分配毕业生,相当于切断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结构可以不去考虑社会需求,和现实脱节,教育效果难以得到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