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前车知得失(第2页)

朱厚照闻言心里却不以为意,老生常谈之法,无用!但是面上不再似从前般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

众人一时不知皇帝何意。王琼便接口道:“毛阁老所言甚是。陛下,军心国本,牵一发而动全身。武职考选,其法虽似美善,然施行之际,若无万全之措置,稍有不慎,即生怨望。昔年刘七之祸,殷鉴昭昭!彼辈啸聚之徒,本不足惧,然借军伍一时之怨气,竟成燎原之势,几倾社稷!此等滔天大祸,岂可复见?”

朱厚照听着两位阁老一唱一和,反复以正德皇帝,当然也算是自己以前的旧事为诫,心中那股锐意革新的冲动,如同撞上了无形的厚壁,一时之间还颇为无奈。

刘六刘七起义席卷数省,围攻京师,当初正德皇帝一度欲“亲征”,震动天下,实乃正德登基以来罕见的内乱。

现在看来其根源复杂,但也离不开新法操切、激化矛盾,确是不容回避的诱因。他默然片刻,那枚玉虎在他掌心已被焐得温润。

片刻后轻轻颔首,语气中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妥协与无奈:“尔辈老成谋国,思虑周详。简霄所奏第一条,武职袭替考选事,既涉旧制,兵部亦以为难行,且…既有前车之鉴,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没办法,理想总要给现实让道。

“陛下圣明!”毛纪与王琼几乎同时躬身应道,声音里都透着一丝如释重负。两人飞快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庆幸与警惕。这短暂的联合,皆因守住了“祖宗成法”与“国本稳固”的底线。

英国公张仑紧绷的下颌也松弛了些许,勋贵集团的核心利益暂时无虞。

“其第三条,清补沿海军伍、修造操练战船事,”皇帝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平稳,带着决断,“兵部既无异议,所言亦属当务之急。着兵部会同五军都督府、沿海各巡抚、巡按御史,详议具体清勾补伍、督造战船、严饬操练章程,条列奏闻。务必实心任事,不得虚应故事。倭寇海匪,滋扰地方,坏朕海疆,断不可再因军备废弛而坐失机宜!”

“臣等遵旨!”阶下重臣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