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前车知得失(第3页)

皇帝的目光掠过御案上另一份奏疏,朱批的墨迹犹新。他随手拿起,打破了暖阁内稍缓的气氛:“山西巡关御史王升有疏,奏称晋北边墙多处坍塌损毁,墩台倾颓,请旨拨发钱粮,及时修葺加固,以固藩篱。此疏朕已览过。”他将奏疏递给侍立的魏彬,魏彬躬身接过,双手捧至毛纪面前。

皇帝看着毛纪:“此事关乎北边防务,虽不如海疆迫在眉睫,然长城乃国家屏翰,亦不可轻忽。着内阁票拟,发工部详议:太原府可有奏报?抚官是何意见?何处墙垣墩台最为紧要?着其据实奏报。”皇帝顿了顿,指尖在紫檀御案光滑的边沿轻轻划过,补充道,“工部议覆时,须念及山西民生不易。”

“臣遵旨。”毛纪双手接过王升的奏疏,指尖触到那冰凉的纸张。他心中迅速盘算着:修边墙是常例,工部自有成案,票拟不难,关键是钱粮。国库…他想起皇帝今年还有许多大动作,心中微微一叹。

但皇帝最后那句“山西民生不易”,又让他定了定神,至少票拟时有了转圜的余地。

“若再无他事,”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卿等且退下用心办事。”

“臣等告退。”以毛纪为首,诸臣齐齐躬身行礼,绯色的袍袖拂过光洁的金砖地面,发出轻微的窸窣声。众人屏息凝神,脚步轻缓,依次退出暖阁。厚重的黄绫门帘被当值内侍无声地掀起又落下,隔断了内外。

朱厚照见众人退下,目光转向侍立一旁的魏彬——昔年“八虎”之一,手中玉虎微顿,问道:“适才毛、王二卿所奏,尔何故未置一词?”

魏彬面现赧色,躬身道:“陛下御前议事,皆是股肱重臣,奴婢微贱,安敢妄言?只是……”他略作迟疑,续道,“当日逆瑾事败,旋有刘六、刘七辈草寇为祸,坊间流言纷起。或言彼乃逆瑾余孽,借机作乱;或言实为逆瑾所逼,走投无路方揭竿而起。流窜数省,众说纷纭。乃至其伏诛之时,战报虽云舟沉毙命,然亦有传其为水所溺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