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华亭徐举人(第3页)


 徐安连忙上前,递上徐阶的官凭路引,恭敬道:“军爷辛苦,轿内是华亭县举人徐老爷,进京参加丙戌科春闱。”


 那小校接过文书,草草扫了一眼,目光在“翰林院编修”几个字上停留了一下,脸上倨傲的神色稍敛,但并未立刻放行。他拿着文书,眼睛却瞟向轿子,又看看徐安,手指在文书边缘无意识地捻动着。


 徐安是多年的老仆,何等世故,立刻会意。他强忍着心中因目睹种种不公而郁积的不快,从袖中摸出一小串早已备好的铜钱,约莫百文左右,悄悄塞到那小校手中,脸上堆起笑容:“军爷们值守辛苦,这点小意思,给军爷们打点酒水,驱驱春寒。”


 小校掂了掂手中的铜钱,脸上这才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将文书递还给徐安,挥手道:“原来是徐编修,失敬。翰林清贵,请吧!”兵卒们让开道路。


 轿帘内,徐阶将这一幕看得分明。他紧闭双唇,脸色在轿厢的阴影里显得有些苍白。方才所见种种——流民的绝望、兵丁的暴戾、皇店的奢靡、小吏的贪婪——如同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这看似寻常的“过门钱”,此刻在他眼中,已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轻慢,更是这庞大帝国肌体上,一个微小却无比真实的腐败脓疮的象征。


 轿子终于穿过深邃的门洞,进入了京师内城。城内的喧嚣似乎比城外更有秩序,街道更宽,店铺鳞次栉比,行人衣着也光鲜许多。然而,徐阶的心境却已跌入谷底。他放下轿帘,彻底隔绝了外界的景象,仿佛要将那令人窒息的现实也一并隔绝。


 “老爷,”徐安的声音隔着轿帘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后的宽慰,“总算进城了。咱们先去吏部衙门报到,还是先寻落脚之处?”


 徐阶没有立刻回答。他闭上眼,脑海中翻腾着护城河冰冷的浊流、运军油亮的脊背、流民空洞的眼神、兵丁挥舞的鞭影、皇店耀眼的皮毛珠玉、城门小校掂量铜钱的手指……还有那句沉甸甸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此刻听来,充满了无尽的讽刺与悲凉。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与疲惫,却又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沉凝,仿佛将这入城所见的所有铅块都压在了话语之中:


 “徐安,先寻个清净的客栈安顿。这京师……这天下事,比我想的,要难上千百倍。”


 轿内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下车轮碾过石板路的辘辘声响。这名二十三岁的年轻官员端坐其中,背脊挺直,眼神却望向虚空,里面翻涌着崇文门外护城河水般复杂汹涌的思绪。


 这九衢烟尘,扑面而来的不仅是喧嚣与繁华,更是这庞大帝国肌体之下,难以言说的痼疾、沉疴、特权与令人心寒的巨大撕裂。他有些后悔了,当初考中举人之后,见国事衰微,皇帝昏庸,便决意不再科考,但是耐不住家中长辈及老师聂豹的催促,这才入京参加春闱。


 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决定还是对的。然而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来到了京师考试,那不妨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