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君臣又博弈(第2页)

“毛纪、夏言、徐光祚位列朝班,各膺职守,久效驱驰。毛纪历仕累朝,熟谙典章,于军国大政谘议之际,持正秉忠,为社稷安靖殚精擘画;夏言才猷敏练,敢于任事;徐光祚恪遵职分,于所司事务悉心料理,未尝有旷废之失。三人居官行事,虽或有微瑕,然尚无大愆,断非“不当为臣”之谓。”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乃治道之常。朝堂论政,当循典章,据理力争,以公心裨补阙漏。若动辄以弹劾罢黜相胁,非但无益于政务推行,更恐寒忠良之心,乱朝廷纲纪。”

“朕今明谕:毛纪、夏言、徐光祚照旧供职,毋得引嫌自退。自后,诸臣当各守官箴,精勤职事,毋得妄议同僚,滋扰视听。若有不顾实据、构陷忠良者,朕必依国宪严惩,绝不宽贷。钦此!”

魏彬尖细的嗓音刚落,左顺门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片刻之后,压抑的怒火如火山喷发般席卷了整个人群。

一官员猛地踏出一步,袍袖翻飞间怒声道:“陛下此举,实难服众!毛纪三人贻误政务,危害国家,为何不予处置?”话音未落,另一人已然接口:“我等连章弹劾,皆为社稷安危,陛下竟斥为‘妄议同僚’,臣等心有不甘!”

官员们或交头接耳,或面红耳赤地争执,更有年轻官员捶胸顿足,直呼“纲纪不存”。有御史气得将奏本狠狠拍在手上,高声道:“若此等行径都可容忍,日后谁还敢直言进谏?我等愿以死相谏!”一时间,“请陛下收回成命”的呼声此起彼伏,震得梁柱仿佛都在微微颤动。

原本肃静的左顺门,此刻被百官的愤懑与不平填满,人人脸上都写满了失望与愤慨,气氛骤然紧张到了极点。

一年轻翰林拨开人群挺身而出,青袍下摆因急促的动作微微扬起,他面色涨红,双目圆睁,指着殿外方向大喊道:“陛下岂容奸佞当道!我等读圣贤书,食朝廷俸禄,当以匡扶社稷为己任!陛下宠幸奸佞却视若无睹,难道要让朝堂沦为小人弄权之地、逆瑾之事复生?我等今日若不力争,何以面对天下苍生,何以对得起圣人教诲!”

魏彬闻言看向那翰林,心中的火气也冒了三分,于是指着那翰林道:“尔何人?”

那翰林道:“徐阶!”

“好!”魏彬骂道,“你有种!”

徐阶冷笑一声:“我当然有种!”

魏彬闻言一愣,脸色顿时涨红起来,反了、反了。

众人闻言气氛反而没那么激烈了,都是以袖捂嘴。魏彬见此也不好发作,毕竟不是刘瑾时候了,转身便进了宫里。

内阁见此情况,请求觐见。皇帝不见。

科道不肯止,且和夏言、毛纪、徐光祚各有执辩。

京师好不一片热闹。

内阁无奈再具揭帖道:“臣等非敢固违,但命已出,今别无事因,文臣武将俱是公心,只是前有李荣未经三法司及锦衣卫审理,便被处死,后有勋臣、文臣争执座位先后,恐非朝廷大公正至之体。辽东不远,请差有司衙门施行,至于座次,令礼部会议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