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君臣又博弈(第3页)
朱厚照见内阁怂了,更是生气,这月初十日,朝会退朝,朱厚照召见内阁道:“赏罚事重,朕不敢私,但实情了然,大白于天下。李荣等辈贪赃枉法,倒卖粮食、军械,侵占军屯,岂可纵之?若被诬,当为申雪,徐光祚争辩超品的勋贵坐于尚书位之下,礼部已经会议,勿需再议。今日言论非议而不能制止,文武百官都是忠心的么!?”
毛纪、夏言因为被弹劾都在家“戴罪。”
王琼便道:“人都杀了,罪名核实,怎么可申雪?徐光祚是超品国公,座位不当在下。陛下下旨,臣奉旨执行。”
语毕,朱厚照脸色稍微好看了些,便道:“需传旨行之。”
王琼等人便皆应而出。
百官闻之,明白了皇帝这是铁了心的要保夏言、维护徐光祚,更是纷纷上疏弹劾。
朱厚照皆留中不报。
王琼在一旁时不时的鼓励皇帝。
乔宇见王琼完全是想把事情闹大的方向引起,于是单独上奏,劝解皇帝道:“武勋官忠心,文职官亦不负朝廷,陛下不应如此说。只需详细劝解,怎么能留中不报,乞传旨。”
乔宇完美避开实际的事件,只谈文武百官都是忠心的,潜台词就是大家争执的出发点都是忠心皇帝的,没有拆台的意思。
又过三日,复召内阁,朱厚照似乎冷静了下来,反而从容问曰:因李荣事,尔辈言武勋官、文职官不负朝廷,亦不应如此说。文官虽是读书明理,亦尽有不守法度者。武官亦是此理。我知道了。”
乔宇完全不给王琼机会,率先一步上前道:“臣等一时愚昧,干冒天威。”
王琼见此也道:“臣等非敢谓其皆不负国,但负国者亦少。”
王宪觉着这件事兵部也有责任,于是道:“文官负国者,臣等亦不敢疵护,定从公处置。”
朱厚照闻言哈哈大笑道:“非谓庇护,但言其皆能守法,则不可能。李荣之案,已有定论,群臣争辩无非是不合司法,然事起突然,辽东逢大灾,又临鞑靼、女真,怎可不谨慎非常?故而果断处置,不可使甘肃之哗变复生。既然王命旗牌不足以临机专断,日后朕再钦差,赐尚方宝剑罢了。”
群臣纷纷应诺。